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山东曹县九旬老人张新轩三十二年如一日坚持为革命烈士守墓——

陪烈士说说话 让英魂不孤单


■田孝金 赵鲁亚

张新轩老人给扫墓的人们讲述英烈故事。 赵鲁亚摄

4月5日,清明节。山东省曹县邵庄镇王厂烈士陵园,一位老人正在给扫墓的人们讲述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这位老人叫张新轩,家住邵庄镇郑庄村,他已经守墓整整32年了。

张新轩老人今年已是92岁的高龄,但眼不花、耳不聋,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斑白的头发、细密的皱纹似乎在倾诉着老人饱经沧桑的一生。每当讲起王厂战斗的那段烽火岁月,老人总是激情满怀。

张新轩老人说,王厂战斗的主战场在该镇2公里外的郑庄村。1943年9月28日,在郑庄村西南角一处长30多米、宽20多米的土墙围子里,鲁西南军分区司令员朱程、鲁西南专署专员袁复荣率领一百余名战士,与围墙外三千多名日伪军鏖战8个小时,终因敌众我寡,朱程、袁复荣等100余名八路军将士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村民们在村后的洼地挖了两个坑,将八路军战士的遗体一个个抬入坑内,西边的一个坑埋葬了48人,东边的一个坑埋葬了78人。

王厂战斗打响时,张新轩老人才十几岁,虽然他没有直接参加战斗,但他见证了那场战斗的惨烈,从此他的心里埋下了对敌人仇恨的种子,充满了对八路军的无限敬仰之情。1952年,张新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家中三兄弟的老大,张新轩积极支持家中的孩子参军,家中三代人已先后有6人参军。

上世纪八十年代,60岁的张新轩老人就开始为这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守墓。不管家里的事再多,农活再忙,一有闲暇,老人就会赶到烈士墓地,清除墓地的杂草,把墓碑擦拭干净,把墓园打扫的一尘不染。一年、两年,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守就是32年。如今,这座烈士陵园已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附近的群众和学生都会来到墓地祭扫先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这时,张新轩就会义务做起讲解员,承担起传承和发扬抗战精神的责任。

32年来,一把扫帚、一块抹布、一把铁锨、一辆小推车,就是陪伴张新轩老人最亲密的“战友”。在他的带动影响下,邻村的几个老人也会时常来到陵园,和他一起打扫陵园卫生。用老人们的话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不能忘了这些牺牲的烈士,没有他们的牺牲奉献,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当问张新轩老人为什么32年来一直坚持义务做这件事,老人缓缓地回答:“陪烈士说说话,让英魂不孤单!家人找不到他们,我们就是这些烈士的亲人,我只想让他们有一个干净舒适的家。”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