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杜怡琼、裴贤报道:清明节前夕,江苏省阜宁县人武部值班室接到陈良镇如珍村村民许大爷打来的电话:“感谢‘慰烈工程’把先辈的墓迁入烈士陵园,让我的先辈有了‘家’。”许大爷的先辈名叫许步洪,1943年参加革命,1944年8月在江苏建湖县陈桥战斗中牺牲。阜宁县自2009年实施“慰烈工程”,一直坚持到现在。
该县烈士陵园管理所副所长周海燕向记者介绍,他们与县民政局、县人武部联合成立调查组,印制了《阜宁县镇区散葬烈士普查登记表》,分片对全县各镇区的散葬烈士墓进行全面调查,将摸排到的烈士墓名单提交到民政局优抚安置科进行审核,身份查验无误后,对有关烈士身份信息缺项进行补充完善,整理出完整的档案资料后,再举行迁墓仪式,让烈士能够安心“回家”。
自从“慰烈工程”实施以来,陵园多次接到烈属及群众的信件和电话,请求帮助寻找失散的烈士墓或将已发现的散墓迁到烈士陵园安葬。今年年初,陵园管理所办公室接到热心群众的电话,在如珍村发现散葬烈士墓。得到消息后,陵园派出调查组去实地勘验、核实信息、确定身份。目前,一切手续已经齐备,只待墓碑刻好,迁墓仪式就可以进行。9年来,已有2000余座散葬在各地的烈士墓迁入县烈士陵园、芦蒲烈士陵园、益林烈士陵园。
前不久,县民政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开展“铭记·2018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陵园管理所所长郑亚东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驻阜官兵、社会团体、学校等打来电话,要求预约解说员、租借音响设备,他们将以此为契机,努力将陵园打造成国防教育平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国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