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尔一笑,微露牙齿,舒缓从容的解说就此开始……清明将至,春光灿然,沂蒙老区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迎来了一批批游客。怀有身孕的讲解员郭艳阳,依然与几位姐妹朝气蓬勃地奋战在讲解一线。
郭艳阳今年已36岁,身材高挑的她在成熟的知性气质衬托下,更显沉稳干练。2002年6月,她被分配到蒙阴县广播电视台,成了一名播音员、主持人。2011年4月8日,县委组织部为筹建孟良崮党性教育基地,抽调郭艳阳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协助工作。接到通知,郭艳阳无比兴奋,“宣讲革命故事的机会来了!”
郭艳阳是革命后代。她的爷爷1936年参加红军,跟随罗荣桓的部队从山西老家打到了山东,最后在蒙阴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安家落户。从小听着爷爷浴血沙场的故事,聪颖的郭艳阳对先烈产生无限崇敬。
没多久,郭艳阳要调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同事替她想不通:放着令人羡慕的电视播音和主持工作不干,为啥要跑到距离县城较远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做讲解?孰轻孰重,郭艳阳心里自有一杆秤。“我是一名红军的后代,做好革命先烈事迹的宣讲,我有责任也有义务!”
第一次讲解,面对众多的陌生面孔和一个个摸不着头脑的提问,一向表达流利的郭艳阳竟然几度语塞,羞涩得红了脸。这让她意识到,一名成熟的讲解员,不仅要口齿伶俐,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知识储备。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郭艳阳向知识“空白点”发起挑战,向书本求知,向前辈求教,向学者求答。为什么在1947年时华野没有五纵?“敌人在那里”这幅照片是谁拍摄的……慢慢地,郭艳阳摸熟了孟良崮战役历史的来龙去脉,讲解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了。
去年,孟良崮战役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临时增加了不少烈士画像。在“为有牺牲多壮志”系列展板前,一位游人指着一幅素描画像问:“这位战士是谁?”郭艳阳见状立刻上前解说道:这是齐进虎烈士,他带领3名侦察兵深入敌后捉俘虏,缴获了整编七十四师兵力部署和进攻计划文件……
2016年,孟良崮党性教育基地组建8人讲解组,组长的重任落在了郭艳阳的肩上。在她的提议下,讲解组打破了传统的一个班次全程导服的带团模式,创新发展了分段式导服模式,把纪念馆讲解分为引领、展厅、墓区、雕塑园、教学小结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讲解感情都不一样,讲解获得众人点赞。
初到孟良崮时,郭艳阳的大女儿刚满5岁,正处于最需要妈妈陪伴的时期。可是郭艳阳一大早就出发,晚上回家后大部分时间还得熟悉讲解词。那时候,为哄女儿睡觉,郭艳阳就将讲解词当故事讲给女儿听。郭艳阳说上句,女儿就接下一句,久而久之,女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也习惯性地爱上了讲红色故事。连幼儿园老师都说:“苗竞文小朋友真不愧是‘根正苗红’的红四代!”
8年来,郭艳阳赢得了很多荣誉。2014年,她被蒙阴县委表彰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1月,她光荣当选为蒙阴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她所带领的班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岗,今年3月份,又被省妇女联合会授予“省级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抚摸着一本本的荣誉证书,郭艳阳表示:“革命先烈的事迹,浸染心灵。我要用最美的青春把革命精神传扬下去!”
为她点赞
历史无言,需要有人讲述;历史启人,需要有人传承。革命纪念场所讲解员,这个以讲故事为核心的职业,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架起了历史与人们“沟通”的桥梁。正如郭艳阳一样,很多讲解员不仅讲着过去的故事,也在演绎着新的故事。革命历史因他(她)们变得更加生动,也因他(她)们传播得更广、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