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冰冻灾害,让全国人民的目光聚焦湖南郴州。10年后,寒潮再次席卷郴州大地,各路民兵队伍在郴州军分区的指挥下迅速投入到抗冰救灾行动中,与10年前相比,他们的应急处突能力、抢险救灾的手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大数据,让组织指挥更精准
“依靠军地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民兵救援步入精准高效的大数据新时代!”郴州军分区政委王洪浪指着墙上的各类显示屏告诉笔者,这几年,军分区着眼信息化建设要求,将郴州市智慧交通、平安城市、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等信息系统引入军分区作战值班室。
另外,军分区还安装了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车辆使用管理系统、4G单兵视频系统,实现军地资源共享、情报信息互联互通、部队动态实时掌握。他们依托大数据系统练指挥、练谋略、练技能,探索出一套基于信息系统指挥民兵快速行动的方法,实现对民兵力量的精确指挥。
在军分区值班室大屏幕上,京港澳高速郴州路段的交通实时路况一目了然。指挥员综合城区各个路口的交通状况,很快规划出应急分队的行动路线。通过基于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车辆管理系统,指挥员实时掌握遂行任务编队的地理位置、行进速度等信息,为任务部队提供精准导航。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综合系统,让复杂多变的救援环境数据实时更新,有效节省了宝贵的救援时间。”战备建设处处长张陆保告诉笔者,以前组织指挥民兵队伍救援,由于难以掌控实时态势,导致在遂行任务时出现“打乱仗”情况。在这次救援行动中,军分区正是依靠信息系统,对3个民兵队伍进行精确调控,让民兵队伍发挥了最大效能。
规范建设,让应急出动更高效
笔者了解到,宜章县人武部在接到抗冰救灾指令后,仅用23分就将30名民兵应急分队人员齐装满员地完成集结,迅速前往指定救援地域。
据悉,在这次救援行动中,郴州所有出动的民兵队伍都齐装满员,集结效率比以往大幅提升。郴州军分区司令员翁曦告诉笔者,民兵队伍之所以能够迅速集结出动,是军分区狠抓基层武装规范化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
俗话说,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军分区领导告诉记者,有块“石头”曾让军分区的救援行动栽了“跟头”:某人武部在接到救援指令后,人员迟迟不到位,人武部领导因此受到严厉批评。事出有因,该人武部民兵应急连位于偏远落后山区,基层建设水平较低,运输装备、抗冰物资器材也落后,迟滞了民兵队伍应急出动。
队伍拉不出,何谈用得上起作用?军分区党委一班人痛定思痛,决心通过狠抓基层武装规范化,促民兵队伍力量转型。他们按照“阵地建设规范化、力量建设专业化、组织运行制度化、指挥手段信息化”的思路和目标,由点向面接续抓建。通过典型示范、统一标准、规范秩序、明确任务,将所有应急民兵队伍编实配强,规范场地建设,配齐装备器材,全市180多个基层武装部建设全部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军分区每月抽查1~2个民兵应急队伍进行拉动演练,有效提升了应急民兵队伍快速反应能力。
常态化协作,让军地无缝对接
苏仙区人武部部长周启雨告诉笔者,在这次抗冰救灾行动中,即使是在午夜时分,通过应急办紧急调度的数十台地方运输车辆也能准时到位,随同民兵分队一起,在人武部的统一调度下有条不紊地运送融雪物资,配合十分默契。“以后遂行任务,这些运输车辆可以随叫随到!”周启雨拍着胸脯对笔者说。
“随叫随到”的底气从哪里来?采访中,笔者了解到,郴州市与湘南物流园等3家大型物流公司建立了常态化对接,并且签订征用协议,同时把常在城区跑的车队司机、运政人员编入民兵应急运输组,一旦有突发情况,运输车司机能够转换角色,将人和车及时拉到指定地点。
与运输公司签订协议,只是该军分区加强军地协作、提升民兵应急力量建设水平的一项举措。军分区领导介绍,他们以市国动委、应急办为军地协作平台,与交通、医疗、宣传、电力、高新区企业等10多个单位和部门建立协调联络机制,一旦遇有突发应急情况,不仅运输车辆能够及时调度,还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优先保障。
在这次抗冰救灾行动中,军分区和市应急办领导统一调度指挥救援行动,10余个军地部门密切配合,民兵救援队伍如虎添翼。郴州军分区副司令员谭克藩不禁感叹:“十年冰雪如昨日,民兵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