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提出,要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这一重要思想,抓住了新时代深化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扭住了强国强军的枢纽。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关键要在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上做文章,下力气。
增强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紧迫意识
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是对世情国情军情深刻变化的敏锐把握,对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主动设计,应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视野、历史的进程中,深刻认识其必然性,切实增强自觉性。
赢得大国战略博弈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美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国防发展的作用,隶属于美国国防部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抓住预先研究这个主体统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有效利用军地各方的创新资源,积极推动一些基础性、先导性、颠覆性的国防科研项目。俄罗斯等国也纷纷加快军事创新步伐,努力拓展升级军民创新体系,积极布局夺取未来战略竞争制高点。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必须乘势而上,有所作为。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党及时提出、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了部署。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军民通用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军地协同、军民融合创新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大。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以及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城市等,对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军队建设都具有基础性、支撑性、战略性作用。促进军民融合创新,是全面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支点。
推进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对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进行了战略安排,把20世纪90年代确立的“三步走”国防发展战略的目标提前了15年,对2050年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确保如期高质量地实现这一强军宏伟蓝图,使命光荣,任务繁重,需要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全面推进军事理论、军队组织形态、军事人员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也需要全面推进科技兴军。推进科技兴军,关键是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是要在原始创新能力上取得重大突破,要害就在构建起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使军事科技创新渠道更加通畅、资源更为丰富、机制更加完善、活力竞相涌现。
把握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目标要求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军民融合水平不断提高,为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奠定了基础。习主席强调,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挖掘全社会科技创新潜力,形成国防科技创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这一论述,绘就了军民融合创新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军民融合创新的正确方向,明确了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目标要求。
加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党的十九大指出,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是加快我军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动力。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最重要的领域,也是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只有在融合创新中才能更好地发展。十八大以来,“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蝉联世界之巅,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北斗导航系统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成就的背后,都能看到军民融合创新的身影。继续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必须加快提升军民融合创新能力。
推动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支军队,如果在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上落后于时代,落后于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发展,就可能丧失战略和战争主动权。当前,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军队组织形态受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发展越来越成为推动战斗力转型升级的主导动力。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要进一步落实国防和军队建设五个“更加注重”的发展战略,努力破解在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发展中需要解决好的重大科技问题,切实找准在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上的军地协同创新重点,在确保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上拿出更多的融合创新成果,为军队发展模式转型、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型、作战方式转型注入新动能。
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信息化战争不仅是军事体系之间的直接对抗和较量,而且更为集中地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谁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国家整体实力的系统整合,谁就能够赢得军事竞争优势。纵观世界军事强国,都在聚合国家整体战略资源,打造军民一体的国家战略体系。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形势和各种威胁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拓展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军民融合水平,全面提高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能力。
扭住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重点环节
习主席明确了加快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指向,强调要强化开放共享观念,坚决打破封闭垄断,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推动重大项目一体论证和实施。
确立开放共享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首先需要解放思想观念。深化军地一盘棋认识,切实解决“不开放、放不开”“共享别人的资源可以、分享自己的资源不行”等错误认识,坚持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广口径的开放发展环境中,实现军队“所需”与地方“所能”无缝对接,地方“所盼”与军队“所有”充分耦合,深入推进军地信息、人才、资源、设施、技术、服务等要素的双向流动、渗透兼容,注重增强融合发展的普惠性,始终坚持融合发展为了军民、依靠军民、成果由军民共享,实现共享共建共赢。
坚决打破封闭垄断。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要坚决拆壁垒、破坚冰,推动军民资源互通共享。在领导和管理体制上加强统筹谋划、统筹决策、统筹资源利用。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衔接配套的军民融合法规体系,加快国防科技工业体制、装备采购制度、军品价格和税收等关键性改革,加快破除“民参军”、“军转民”壁垒,切实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创新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坚持以军事需求为牵引,找准战争和作战需要,形成科学需求生成机制,完善信息通报、工作会商和任务协调等制度,构建贯穿从需求到生成全周期融合机制。
重点领域协同创新。加强对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重点领域的统筹规划,面向军民需求,加快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着眼推动融合创新,从军民共同需要的结合点上找准重大创新的方向,使新型经济、新型战略竞争力和新型防卫作战能力兼容生长。围绕国家安全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颠覆性的关键共性技术,组建国防关键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吸纳民间力量,促进军地产学研用高效合作,创新国防科技协同机制,协力推动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
重大项目一体推动。强化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的领导作用,科学制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确定重大示范工程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国防需求,推进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与军队战场布局、战场设施建设的有机融合,更好地调动地方政府、事业、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畅通军工集团公司、军队科研单位和地方科院系统、高等院校以及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民间单位等协同推动国防科技创新渠道,形成各方密切合作、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