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扎扎实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信息化时代,“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网络安全领域作为军民共用性极强领域正加快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学习贯彻习主席讲话精神,建设网络强国,应加强网络安全军民融合的组织领导,大力破解矛盾难题、不断提高融合水平、提升军民联合防护能力,努力开创新时代网络安全军民融合新局面。
建立军地一体、层级清晰、分工协作的网络安全军民融合领导体制,提高组织领导力
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既渗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又贯穿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方方面面,只有依靠军地一体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筑牢网络安全长城。
首先,坚持军地一体。由于支撑网络安全的网络信息技术属于军民通用技术,网络安全军民界限日益模糊,通过军民融合提高网络安全能力,有利于打破军地部门之间的自我封闭格局,降低公共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建设效益。为此,应将军队网络安全建设纳入国家网络安全建设大局,实现网络安全信息、技术军民共享,以形成网络空间安全的联防、联管、联控。
其次,坚持层级清晰。军地各级应成立具有高度权威的网络安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工作领导体制,形成科学高效的网络安全管理模式,既对网络安全工作进行战略指导和宏观管理,又对网络安全的具体问题提供策略支持和微观调控。同时,应逐级配备专职网络安全专家,负责本系统的网络安全维护,评估安全威胁和薄弱环节,指导网络安全建设。
再次,坚持分工协作。国家网络安全相关机构重点加强网络安全的顶层设计和宏观管控,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计划,完善对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履行军民融合中的统筹协调职能,负责国内网络安全的防御与应急反应、打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等;军队网络安全主管机构应侧重于拟制军队网络安全的整体规划和建设,整合现有网络安全防护力量,统一组织网络防护。另外,应明确军地协调的相关流程和管理办法,健全军地定期会商、重要情况通报、重大行动协同等工作制度。
制定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评估的网络安全军民融合建设规划,提高顶层设计力
目前,随着各类军民信息网络系统相继建成运行,不同功能、各种类型的网络安全设施设备陆续配套投入使用,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总体框架已基本建立。由于各种原因,军民网络体系建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设备多头研制、标准不一,系统种类繁杂、自成体系等问题,不仅阻滞信息资源共享,还给网络安全防护带来巨大隐患。习主席指出,要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由于网络安全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应统筹考虑,统一设计。
坚持统一规划。以有效应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网络攻防手段为目标,科学制定军民网络安全建设总体框架,分类确立建设模式,明确近期和长远建设目标,确定完成任务的配套措施。军队网络安全要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推进,同时做好与国家网络安全发展规划的相互衔接,将能够实施军民融合的领域纳入国家网络安全发展全局。
坚持统一标准。积极推动自主可控的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Web安全平台、安全路由器与虚拟专用网络产品、网络病毒检测预防和消除产品等网络安全基础产品的技术标准统一,关键时刻能实现各系统的全面融合,打造坚固可靠的网络安全防线。
坚持统一评估。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评估和网络安全产品的技术风险评估,明确评估程序和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确保网络建成后防得牢、控得住。
树立联建联培、联防联控、联研联创的网络安全军民融合理念,提高协同战斗力
网络安全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人与人的对抗。习主席指出,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人才培养上要联建联培。积极探索军队、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和网络安全企业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渠道,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验场所、共设实习基地,实现课堂教学、学生培养、实习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安全训练营、网络安全认证培训、安全运维人才培养,提升网络安全从业人员的防护能力,建立快速化、规模化、实战化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
力量使用上要联防联控。网络安全的本质是对抗,对抗的本质是攻防两端能力的较量。应统筹军队专业力量、政府专业力量、预备役力量以及企业专业人才资源的运用,加强各种力量之间的行动协作,建立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联防联控机制。一方面,充分利用民用网络安全资源与成果,满足军队网络安全所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军队网络安全需求的助推器作用,促进网络安全技术发展。
技术研究上联研联创。军民协同创新是实现网络攻防技术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要围绕发挥军事需求对前沿创新的牵引作用,聚力突破关键网络技术,促进基础平台军民共享,大力推动军民技术相互转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和优势民营企业强强联合,集中军地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关键芯片、核心器件、操作系统等领域集智攻关,实现软硬件的完全自主可控;探索军民融合网络安全装备技术创新模式,研发新一代防火墙、入侵检测、信息加密、信息隐藏、反窃听等防护技术,共同培育自主化网络安全产业生态链。
形成需求共提、资源共享、能力共建的网络安全军民融合发展格局,提高融合深度
习主席指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坚持重点突破。推动网络安全军民融合,就要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建设网络强国和信息化军队的基本制度设计和重要驱动力量,打破体制壁垒和部门利益,在国家层面统一整合、优化配置,促进技术、人才、资源等要素双向流动转化。
需求要共提。强化网络安全建设组织领导,畅通军地交流沟通渠道,让民营企业“参军有门”;建立网络安全准入制度,明确划定保密等级范围,军地定期进行会商、信息通报、需求对接,防止民用网络安全力量技术研发丢了目标、少了靶子,防护战术失去对手、缺乏指向;建立网络威胁信息互通机制,军地共享国内外网络安全最新动态和网络安全威胁信息,扩大网络安全情报收集范围,提高研究分析的专业性和实时响应能力。
资源要共享。依托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及时发布军民网络安全技术成果信息,实时对表“战场需缺”与“市场所有”,实现军地双方需求、技术、标准、产品等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加快构建军地信息融合共享平台,拓展联通渠道,实现军地信息技术资源充分互补共用;遵循军民一体、兼容共用的原则,依托民用网络基础设施,改进和完善军队网络基础设施,明确军民融合建设重点,提高军民信息基础设施融合深度;发挥民营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优势,开放军队网络安全技术研发、网络整体建设等领域,让民营企业有所作为、大有作为;进一步探索网络安全民用技术和装备的准入方式,大幅提高转化效率。
能力要共建。充分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明确国内一流网络安防企业为网络安全国家队,军地相关部门对其战略性、长期性网络安全基础技术开发,以及创新型的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给予支持;组织军地精干力量成立网络安全军民融合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家和军队网络安全的整体规划的拟制,提出相关建设方案;推进“国家网络靶场”建设,为模拟真实的网络防护提供虚拟环境;打响网络安全人民战争,加强网络安全力量动员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