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希望再多几只“那兔”


■张凤坡

憨态可掬的胖兔子,戴着一顶配有红五星的绿军帽,走起路来肉嘟嘟、蹦跶跶,怎能不让年轻人喜爱?这就是国产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魅力所在,轻松自在间就把爱国主义渗透到观众的内心,很有“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感觉。这告诉我们,国防教育完全可以摆脱严肃的面孔,用更加具有亲和力的形式赢得群众的喜爱。

任何一名中国人都不应忘记国家的苦难史、奋斗史,我们今天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切身感受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同时,更应牢记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因而,青少年一代急需对我党、我军历史深化认识,从而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以战争片为主要载体的国防教育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但是真的能让观众买账的,不仅要质量为“王”,还需形式为“后”,尤其是在新事物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不只有青少年,各个年龄段的人显然都需要形式更新颖、内容更易懂、画面更生动的国防教育作品。

党史、军史类的影视作品往往有说教的痕迹,《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贴近青少年的观赏需求,易于接受,易于记忆,表现形式更加灵活,情感处理更加自由。

时代在发展,国防教育的手段和形式也应与时俱进。《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在普及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比如革命纪念馆,在表现方式上是不是也可以多加入3D、VR技术,来一些轻松的体验?再比如每到建党纪念日、建军节的时候,是不是除了“你讲我听”的讲课之外,再加上一些“你问我答”的互动环节?

各地在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活动中,也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通过更多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推动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唯有如此,国防教育才会更活跃、更扎实、更有效,全民的国防观念才会更加深入人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