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神圣使命,心系国防民生。2017年两会期间,军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履行职责,参政议政,在广泛倾听民心、集中民智、反映民愿的基础上形成一批有质量、有价值的议案和提案。军地有关部门针对这些议案提案,分专业、有重点地调研论证、认真研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注入了勃勃生机。这些议案或提案是如何办复落实的,反响如何?请看本报记者的追踪调查。——编 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修改完善
【领衔代表】崔玉玲
【内容回眸】2017年,崔玉玲等军队人大代表提出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相关条款,建议明确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职责,地方人民政府编制规范时,应当兼顾军事设施保护的需要,对于近年来核心要害军事设施安全环境恶化、军用机场净空环境受损严重、军用电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要进一步明确规定,强化法律责任。
【反馈情况】议案提交后,全国人大组织专家研究论证议案内容,对相关意见建议进行审定,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国务院、中央军委及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本法修改问题。
【背景链接】我国军事设施保护法自2014年颁布实施以来,为有效保护各类军事设施安全、保障军事设施使用效能和军事活动正常进行,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在军事设施保护立法上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心语】崔玉玲:建设和保护军事设施,是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的应有之义。保护军事设施,除了统筹协调好军事设施保护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系,关键还在于严格执行法律。同时,还要加强法律宣传,让全社会都来重视军事设施保护。
军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
【领衔代表】梁晓婧
【内容回眸】过去5年来,梁晓婧等军队人大代表连续提交数份议案,聚焦于制定军人权益保障法和军人军属权益保障法。议案建议,明确军人权益保障的对象、原则和责任;明确现役军人的荣誉权、人格权、工资待遇、住房保障等;明确退役军人的就业安置、社会保险、生活救助等;明确军人军烈家属在工作安排、社会保险、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待;明确权益保障途径和渠道等。
【反馈情况】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表示,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立法进程,适时纳入立法规划或立法工作计划。
【背景链接】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军人权益保障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维护军人权益的政策法规,军人权益保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并逐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价值多元,以及长期的和平环境,军人的政治荣誉和社会地位受到各种侵蚀,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也常常遭受不法侵害,军人权益保障滞后于社会发展,权益保障政策不够统一,权益保障法规不够完备,权益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权益保护难以全面有效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十分关心军人权益保障问题,要求抓紧制定完善“军人法律地位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规制度”。近年来一些地区先后制定了军人军属权益保障的地方性专门法规。
【心语】梁晓婧:加快推进军人权益保障方面的立法,从根本上保障军人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对于顺利推进改革、全面落实改革、持续深化改革,让军人没有后顾之忧地投身强军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实施
【领衔委员】于海
【内容回眸】连续10年,于海委员在参加两会时都呼吁为国歌立法。他建议国歌法中应当明确5个内容:一是规范国歌奏唱场合和奏唱礼仪;二是明确国歌乐谱和歌词的标准要求和标准版本;三是对在公开场合恶意侮辱或破坏国歌形象的行为,列出细化的可操作性的惩治标准;四是明确个人、部门、政府对国歌奏唱的具体法律责任;五是把记住国歌、唱好国歌、热爱国歌作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反馈情况】2017年9月1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国歌奏唱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做了具体规定,于10月1日起实施。
【背景链接】国歌与国旗、国徽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代表着国家形象。近年来国歌的使用出现了奏唱不规范、参与者举止不得体等问题。我国分别于1990年和1991年制定了国旗法和国徽法。国歌法的制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国家标志制度,意义重大。
【心语】于海:在奏唱国歌的近50年中,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已渗透进我的生命。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实施是对国家形象的一个保护,坚信能立法,所以这10年我根本不松动,直至给国歌立法。
制图: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