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江西省芦溪县盘活红色资源开辟国防教育新阵地

乡镇荣誉室,激发爱军兴武内动力


■本报记者 石宁宁 通讯员 李志刚  黎勇

在乡镇和村(社区)开展国防教育,你能想到哪些形式?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媒体宣传、参观学习……江西省芦溪县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建立乡镇和村级荣誉室。

2月上旬,记者在芦溪县采访时,被宣风镇政府办公楼一间面积仅5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吸引。略显拥挤的房间里,展示着自辛亥革命起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宣风籍革命者的英勇事迹、革命先辈在宣风的战斗故事、民兵建设相关内容。一面荣誉墙上陈列着镇里近5年来武装工作获得的荣誉。十九大召开后,这里及时增加了“新时代民兵”的板块,对新形势下提升民兵应急应战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该镇武装部副部长邹柯介绍:“这是我们镇自己建的荣誉室,集中展示宣风镇的革命故事,让村民们了解身边英雄的事迹,是我们镇新的国防教育阵地。”

芦溪是革命老区,仅宣风镇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涌现了172名烈士。丰厚的红色资源是当地开展国防教育的宝贵财富。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见证者日渐老去,年轻一代对本地发生的革命故事缺乏了解,让人忧心。2013年,该镇武装部对应征青年做了问卷调查,面对“请简要说出两名宣风籍烈士的事迹”“宣风发生过哪些革命事件”的问题,绝大多数人只能答出革命者的姓名,对他们的经历知之甚少。

“既然有丰厚的红色资源,就要用好。”同年底的镇党委议军会上,决定投入5万元经费,建立镇本级的荣誉室。邹柯带领专武干部去县里查找档案资料、翻阅芦溪县县志、萍乡任务纪略等文献,初步收集了战争年代的资料。在此后两年的时间里,他们拜访烈士亲属,核实先烈事迹,作了大量工作。

邹柯至今记得,当他在河北找到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李德才的后人时的情景。“李德才是芦溪县宣风镇沂源村人,他的家人觉得老家人跑这么远收集资料,很感动,当得知我们要在镇上建荣誉室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珍贵照片。”邹柯回忆道。

2015年,荣誉室初步建设完成,在全镇产生了不小影响。当年全镇23名应征入伍青年在荣誉室开展役前思想教育。两年多来,6名战士被评为优秀士兵,茶垣村的周卫顺利提干。周卫告诉记者,北伐名将易简、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李德才和边境自卫反击战烈士刘平华的事迹对他影响很大,“身边的英雄最有感召力,激励着我建功军营”。

这里还是镇上中小学的“第二课堂”。每年开学,宣风中心学校校长易忠茂都会带领孩子们来这里参观。易忠茂说,现在的孩子受网络和快餐文化影响大,来这里聆听英烈的故事,正好补上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这里也是民兵政治教育的场所,竹垣村民兵连长甘龙圣对这个小小的荣誉室有着深厚的感情,每次参加集训都要过来看看。他说:“民兵也是兵,也要有战斗精神。重温先烈的英雄事迹,会增强紧迫感,训练会更投入。”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在国防教育全民参与的大形势下,乡镇一级武装部该如何做,宣风镇利用红色资源建设荣誉室做法值得借鉴。”芦溪县人武部政委杨西河说,宣风镇连续两年被评为“萍乡市基层武装部建设先进单位”和“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如今,尝到了甜头的宣风镇,正在将荣誉室建设推广到村(社区),梳理本村的革命故事,建立村级国防教育基地,提升村民的国防教育观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