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专注创业助力脱贫近10年,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2.3万元

一名藏族民兵和他的合作社


■李国章 本报记者 谭 健

藏族民兵文长太是青海省祁连县牛沟乡达玉牧区的名人,他创办合作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大家心目中真正的主心骨。

因为表现突出,在2017年,文长太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联合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2月28日,还受到了习主席的亲切接见。

“靠养几只牛羊,挖点虫草,勉强养家糊口,这样的穷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几年前,靠放牧为生的文长太,还曾漫步在广袤无垠的祁连草原上,望着远处零零散散的羊羔,神情凝重地思考着如何摘掉“贫困帽子”。

“合作,创业!”在反复思考学习中,文长太突发灵感。他与几个要好的民兵一起,率先搞起了家庭联合畜牧业养殖场,经营两年收入年年翻番。

初次尝到创业成功的喜悦,让文长太自信了不少,许多牧民群众纷纷要求加入。2010年,达玉畜牧业养殖合作社成立,文长太被推选为生产经理,这让他干劲更足、目标更远。

为了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他主动到其他合作社参观学习,回到村里又赶忙为合作社其他民兵搭建学习平台,加强对合作社社员养殖技术、畜疫防治、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培训,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很快,合作社实现了规范化运行,整合草场6300公顷、牲畜5512头(只),入股总资产达959.86万元,带动精准扶贫5户21人。文长太的主动作为得到了村民的充分肯定。到2017年底,合作社社员发展到38户157人,全村生产分红高达300多万元,最多一户分到1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让牧民群众享受到了合作社带来的实惠。

文长太还采用牲畜有序出栏、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的方式,将过去分散经营时三年出栏,变为一年四季均衡有序出栏,使得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生意做到了外省。合作社的成功转型为推动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方式转型发展发挥了样板作用,被青海省农牧厅授予“创新示范基地”,经验做法在全省普及推广。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报党恩。2014年农牧区学校需要更换一批教学设备,缺乏资金。这件事牵动着文长太的心,他发起筹款活动,个人捐款5000元,又以村集体的名义捐款20000元,为牧区孩子们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我愿成为草原上的一只头羊,带领牧民一起致富奔小康。”这是文长太的心愿,更是一名普通民兵班长的初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