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庆军、赵清明报道:1月29日上午,山东省军区装备业务骨干集训结业考核暨专业技能鉴定在某综合训练基地进行,经过装备知识考试、保障方案拟制和专业技能操作,参加集训的53名非现役人员全部合格,并获得国家颁发的专业技能证书。至此,一直为装备管理出现的新矛盾问题而思虑的省军区领导,心里终于有了底数。
在部队调整改革中,按照新的职能定位,省军区系统的装备管理由过去的按部门分专业向保障部门集中统一管理转变,装备管理人员由现役向非现役转变。对此,一些由过去“边缘”转向“中心”工作的非现役人员,因受年龄、文化水平、科技素养等因素影响,暴露出了不会管、不善管等问题。
“表面上看是非现役人员能力素质问题,深层次原因则是管理理念的问题。”对此,该省军区保障局感到,必须探索与新编制体制相适应的装备管理方法,才能破解部队调整改革带来的矛盾问题。
纳入政府管理范畴。针对市县民兵武器装备仓库无现役人员编制、非现役队伍“结构老化”的问题,他们联合地方政府出台文件,将仓库建设经费、人员管理、奖惩激励纳入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共同管理,一起保障,各负其责;协调政府人社部门,公开招聘优秀退伍兵和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保管员队伍;集中组织业务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学历高、懂业务、会管理的骨干人才队伍,及时破解管理要求高与素质能力低之间的矛盾问题。
整合仓库储备资源。针对由分散到集中管理带来“人少事多”的矛盾,他们及时调整装备储备格局,根据任务需要,报经上级批准,逐步将130余个县(市、区)的武器弹药全部集中到市民兵装备仓库储备;协调各市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在市民兵训练基地建起车炮库,将民兵高炮等大型装备进行集中管理;和政府减灾部门一起,在沿黄河7个市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在山林比较多的市储备扑救山火器材,每个县(市、区)还建立应急器材库,储备不少于一个连的应急装备,确保满足不同任务保障需求,改变了装备管理“散而乱”、储备“少而缺”的局面。
去年年底,省军区组织检验性拉动考核,民兵装备保障分队到点率98%、专业对口率达到95%,民兵装备保障专业队伍呈现出人员素质高、反应速度快、发挥作用好的势头。
编后小议
突破固化的“思维栅栏”
■宋艳华
要摆脱“人已经进入新体制、但头脑还停留在旧时代”的思维模式,走出新体制“磨合期”、缩短“适应期”,关键是要突破固化的“思维栅栏”。
习主席强调指出,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这一点山东省军区保障局的做法给我们诸多启示。他们针对装备管理出现的矛盾问题,勇于走出本本、跳出本位、不囿于已有的经验,牢固树立与新编制体制相适应的管理观念,发挥新编制体制运行的最大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要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就必须把握事物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既不能拿别的先进经验进行照搬照抄、移花接木,更不能脱离依法治军的实践基础另搞一套、脱纲离谱;既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想办法、闭门造车,更不能就事论事的管中窥豹、自娱自乐。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任务,从本单位(部门)的工作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工作运行的流程、内在机理、特殊要求等,依照相关的法规制度、条令条例,进行科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