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印度外交部迎来了新任外交秘书顾凯杰,接替已经任满的苏杰生。
现年59岁的顾凯杰系德里大学历史学硕士,1981年加入印度外交部,曾担任财政部副秘书、中国及东亚地区主管、东亚地区联合秘书等职务。他还先后被派往德国、越南、美国、中国等国出任大使,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任印度驻华大使。印度《德干先驱报》称,顾凯杰卓有成效地促成了中印洞朗僵局顺利解困和莫迪如期参加厦门金砖峰会,因其“娴熟的外交技能”而被委以重任。
印度外交、国防和内政等重要部门的部长通常属于政治任命,设有秘书职位予以辅佐。作为印度最高级别的职业外交官,外交秘书既要担任总理的外交高参,同时也是外交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在印度外交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中国通”来主持印度外交似乎已成惯例。印度的6任外交秘书中,有4人曾任驻华大使,这也凸显了中国在印度外交中的分量。
有印媒分析,由顾凯杰这样的新一代中国问题专家执掌外交事务,暗示着印度对华外交“安静但重大的转变”。事实上,正是被誉为“莫迪外交政策构筑师”的苏杰生,以及顾凯杰和现任印度驻华大使班浩然这一批印度“中国通”,主导了莫迪上台以来的印度对华政策。就在卸任的前一天,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还访问了塞舌尔,双方签署了印度在塞进行设施开发的修订协议。此举也被解读为印度强化与中国在非洲竞争的平衡之举。
从这一点来看,顾凯杰升任外交秘书后,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此前印度对华外交的强硬立场。值得注意的是,顾凯杰是印度外交界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均工作过的高级官员,然而这份丰富整齐的资历,却并没有让印度舆论放心。有评论认为,印度外交的“中国通”现象,折射出的是印度外交决策机制的相对封闭性和外交人员的高度精英化。这就造成了印度外交精英在对华外交政策的制订过程中,普遍怀有根深蒂固的南亚霸主心态,倾向以地缘竞争思维看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及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侵蚀了印度的利益。这种心态同样反映在印度对特朗普近来推出的鼓吹中美竞争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大加赞赏上。就连印度喀拉拉邦首席部长维贾扬,也批评印度偏离了不结盟和反帝的传统立场,其对华政策已经沦为美国利益的附庸。
毋庸置疑,等待顾凯杰的将是充满挑战的印度外交,今后,印度需认清自身问题,正视与邻国的关系。对中国而言,除了关注和接触顾凯杰这样的“中国通”外,更有理由培养更多新的印度“中国通”,共创中印关系和亚洲和平与发展的长远未来。
(作者单位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