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东莞市有着深厚的爱国拥军传统,虎门销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抗日时期东江纵队活跃在这里。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东莞成为有名的“制造业之都”,一批老兵在这片沃土上磨砺成长为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他们抱着极大的爱心和热忱,帮助自己的战友,建立起互助的桥梁。在2014年正式成立东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后,他们将爱国拥军当成责任和义务,经过4年扎实细致的工作,东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日益成为东莞乃至广东地区一支重要的民间爱国拥军力量。
一个团体的力量虽然有限,但他们深深扎根于基层,能够激发和凝聚更多的民间力量支持并参与爱国拥军事业。而有了全社会的支持,我们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就有了最有力的保障,我们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也将拥有最坚实的后盾。
且随记者的笔端,一起走近东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看这里有多少温暖人心的拥军故事正在发生。
暖流行动,真情关爱在路上
“现在还会有人寄贺卡?”
在东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以下简称“爱促会”),记者惊讶于他们每年“八一”建军节和新年都会给老兵寄送贺卡,仅2017年就寄了800多张。很快,“爱促会”的工作人员就拿来一个被退回的信封,它因收信人黄松根搬家而被退回,上面所盖的“三等功臣”的印章尤为醒目。当记者看着这张充满对老兵敬意的贺卡,仿佛能想象到他们在收到贺卡时,定是脸上的每一个褶子都写着“开心”。幸运的是,“爱促会”想方设法找到了黄松根的新地址,新的贺卡将送到他的手中。
“抗战胜利70周年时,我们去慰问一位老前辈,他拒绝了我们的慰问金,却特意翻出擦得闪闪发亮的军功章别在胸前。他们需要的,是有人记住他们。”“爱促会”会长莫浩棠说。寄送贺卡第一年,有的老兵因统计名单不完整而没有收到贺卡,他们“生气地”专门打电话到“爱促会”:“为什么没有我的贺卡?”
老兵们的关注与询问对“爱促会”来说,是极大的鞭策与鼓励,看似微不足道的贺卡,老兵们却最为看重;一点点的关怀,有了精神上的慰藉,他们就很满足。“爱促会”开展的暖流行动包含了很多内容。自成立起,他们每年春节都会对全市二等功及以上的在乡退役老兵进行慰问。他们还会到新兵家中送上入伍通知书,并在新兵入伍后的3个月左右到部队走访慰问,带去家乡对他们的问候与期望。退伍时,则安排车辆到各个火车站接子弟兵回家,告诉他们即便退伍了也依然光荣,在新的岗位上要继续保持部队的优良传统,做到退伍不褪色。
网络时代,很多人发微信送祝福都是群发,“爱促会”却在持之以恒地做着一件又一件发自内心关爱他人的事。
“爱促会”组织慰问团,不远万里先后慰问南海渚碧礁守礁部队和在甘肃酒泉驻训的驻莞某部队,让他们感受到“家乡父老”对军队的深厚情谊。“爱促会”会员多为老兵,同为当兵的人,他们对军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十分理解他们为保家卫国所作出的奉献,理解他们的需求。针对守礁部队所处的特殊环境,特意准备了电脑和书籍,给他们带去了宝贵的精神食粮。此外,在“爱促会”会员和热心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筹资为驻莞部队援建多功能影视文化厅,丰富了官兵们的文化生活。
为了解决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加安心投身国防事业,“爱促会”特别关注现役军人的家庭困难问题,截至2017年,他们共为12名家庭特殊困难的现役军人送上了扶助金。
“爱促会”会长莫浩棠这样概括他们的工作:“我们确实做了许多爱国拥军的工作,对困难者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雪中送炭’;但从大的方面来讲,复退军人、军烈属这个群体本身就很受政府重视,政府有很多关爱措施,我们做的是政府工作的补充与辅助,可以称为‘锦上添花’。”
寻找烈士张金满,兑现庄重承诺
每年国庆节,“爱促会”都会去慰问全市莞籍烈士父母,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并为其送上慰问金及慰问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尊敬和温暖带给烈士父母。
3年来,“爱促会”秘书长卢普润一直惦记着对一位烈士母亲的承诺;3年来,他想尽一切办法,找了一切可能的线索,终于将这个承诺兑现。
2014年,“爱促会”前去慰问烈士父母。卢普润等工作人员来到烈士张金满的母亲陈妹家中,老人拿着儿子的烈士证眼泪直流,询问儿子的墓现在迁到了哪里。在场的其他人不敢应承,担心完不成嘱托而让老人失望,卢普润却应了下来。
这一找,就是3年。
张金满是东莞虎门人,1971年入伍到河南巩义(现属郑州市)某部。在卢普润眼中,“张金满是张思德式的英雄”。卢普润查到,在1972年3月部队的一次事故中,有两名战士牺牲,一名是北京籍,另一名就是东莞籍。卢普润首先从张金满同年的战友查起,询问了卢坤、卢伦旺、王润枝等好几个战友,但他们都不了解具体情况。虎门公安分局原政委李志刚也曾多次协助卢普润查找资料。“爱促会”多次去信郑州当地的民政部门,因为时间久远、陵园搬迁、行政区划变更、资料不齐全而未果。接着,卢普润跑遍了巩义3个县的烈士陵园,也没有找到。
第二年,第三年,张金满的母亲又问起儿子的下落。“我们很心疼,觉得查找无望了。”卢普润说。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洛阳那边有线索,于是卢普润等人坐上了开往洛阳的列车。东莞到洛阳有1300公里,1300公里所路过的每一个村庄都寄托着一位老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到达洛阳后,现任洛阳市委常委、洛阳军分区政委黄晓剑告诉“爱促会”,张金满的墓可能在荥阳市(现属郑州市)。
经过一番联系,卢普润等一行来到当地的烈士陵园,几个人分头把烈士陵园每一个墓碑仔仔细细查看了一遍,仍没有张金满烈士的名字。他们非常沮丧,以为又将无功而返,正要离开时,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把他们带到了陵园附近的一块墓地查看,终于在一块墓碑上,发现了刻有“姓名:某满,广东省东莞县人,1971年入伍,8302部队63分队,1972年3月牺牲”的内容。张金满烈士的墓终于找到了!但为什么名字是“某满”呢?原来该处陵园曾经过搬迁,当时有一块墓碑看不清名字,只能看清“满”字,因有部队番号,故此保留下来。
卢普润介绍,他每天至少接到30多个电话,手机24小时不关机,而这是“爱促会”所有工作人员的常态。他们大部分是老兵,对军人、对军属有着特殊的感情,愿意为他们付出。卢普润说:“这个工作有意义,为他们服务,觉得很开心。”
老兵服务老兵:复退军人服务工作站
“爱促会”工作的用心和细致不仅仅体现在一件件具体的事情上,他们还在镇街建立起了服务工作站,形成严谨的工作机制,让爱国拥军的触角深入村镇,将关爱送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身边。
复退军人服务工作站是东莞市的镇街向“爱促会”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目前东莞市有7个镇街设立了这样的工作站。工作站采用双重管理模式,同时接受镇社会事务局领导和“爱促会”的指导。每个工作站有两名工作人员,每个月都有具体的工作业务安排,按照各个镇的不同要求布置工作,并有计划和总结。
“爱促会”负责选拔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出于“老兵更懂老兵的想法”的考虑,也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兵,“爱促会”规定,两名工作人员中,必须有一人本身就是老兵。凤岗镇工作站的李建辉就是一名退伍几十年的老兵,直到现在,他的手机铃声都是自己录的“一二一”口令。2015年,在“爱促会”的一次慰问二等功臣的活动中,李建辉和“爱促会”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在接受慰问的同时,李建辉被“爱促会”的真情关爱所打动,“爱促会”也觉得他是一位很实在的老兵。2016年7月1日,凤岗镇复退军人服务工作站成立,“爱促会”工作人员想到了李建辉,问他要不要参与进来“发挥余热”。
李建辉毫不犹豫便答应了:“我觉得为老兵服务很光荣。”就这样,李建辉从被服务的对象变成了为老兵服务的工作人员。不论是参与慰问有伤病的老兵,还是组织座谈会听取老兵意见、接待来访的复退军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李建辉都积极参与其中。
今年的除夕还没到,东莞市凤岗镇谢文杰的家里就响起了喜庆的鞭炮声。原来,他在部队获得了“优秀士官”的荣誉,李建辉和镇政府、武装部工作人员专程来到他家“送喜报”。在喜气洋洋的鞭炮声中,谢文杰的家人接到了镶着玻璃框的喜报与慰问金。
凤岗镇复退军人服务站只是“爱促会”爱国拥军工作的一个缩影。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下村入户进行走访慰问:
道滘镇老兵赖桂平刚一住院,第二天上午,“爱促会”的工作人员就来到他的病床前探望,并送上慰问金,赖桂平深受感动;清溪镇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则对老游击队员黄连兴关怀备至,经常跟老人聊天,老人有什么事情都随叫随到;企石、长安复退军人服务工作站积极配合社会事务局(办)开展工作,把老兵的诉求及时向当地民政部门反映,为老兵排忧解难。
3年来,“爱促会”安排秘书处及下派工作站人员走访了全市340多个村居委会,扶助特殊困难、重大疾病老兵86人,支付临时救助金83万元,上门家访580多人次,到医院探病168人次,接待来访复退军人逾400多人次。
让工作人员哭笑不得的是,有老兵婚姻方面出现问题时,也会打电话找工作站寻求调解。“这说明老兵们真是把我们这里当成了他们的‘娘家’了。”凤岗镇社会事务局局长罗观弟笑着说。
有“娘家”在,一切都安心。
“兵二代”:有一种使命叫“传承”
1月17日下午,记者在“爱促会”会议室的采访临近尾声时,老兵李志刚起身匆忙离开,他表示战友的孩子结婚,得去参加婚礼。一旁的老兵、“爱促会”秘书处综合部陈善英说道:“同学和朋友子女的婚礼可以不去,战友子女的婚礼可不敢不去。”
“我嫁女儿时,参加喜宴的嘉宾一多半都是战友。”陈善英自言。
一场场喜气洋洋的婚礼不仅维系着战友之间的感情,也维系着他们子女之间的感情。“爱促会”的“爱国”“拥军”这两个词,早已通过父辈的言传身教,感染了许多“兵二代”们也加入这一伟大的事业。2014年,一群“爱促会”的老兵子女成立了“东莞老兵子女互助会”,爱国拥军精神在年轻一代中传承。
2016年3月26日,“东莞战友互助会”暨“东莞老兵子女互助会”2016年年会在东莞市中堂镇召开,来自东莞各个镇街近700人参加了这次年会。年会上,为了给老兵们一个惊喜,这群年轻人组成工作小组,自己做编剧、导演、演员,拍摄了一部以传承为主题的微电影《敬礼》,表达他们对老兵的敬意。坐在台下观看影片的老兵们热泪盈眶,一方面想起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为孩子们心意所感动,一方面觉得十分自豪。
也是在2016年,“爱促会”组织“兵二代”们在东莞军分区国防教育基地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军事体验活动,由“兵一代”指导,给“兵二代”上军事课。那一刻,从小耳熟能详的军旅故事生动了起来,“兵二代”们对父辈们当年的理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近年,受到父辈的影响,“爱促会”的子女们投身军营的人不少,包括已经转业退伍回来的有27人。其中,“爱促会”会员、老兵陈耀全的儿子陈秋源2016年入伍,现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陈耀全说:“部队是一个大学校,能培养人、锻炼人。”
2017年,驻东莞某海军部队一位现役军人的独生女儿患重病住院,需要大笔医药费,“爱促会”了解到情况后,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题为《伸出您的援手,救救军人的后代》的倡议书,短短一周时间,就为小朋友筹集到捐款30余万元。这其中,不乏“兵二代”们的踊跃参与。“兵二代”曾嘉琪当时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不停地转发倡议书,并附言:“请原谅我再发,我只是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机会!谢谢!”她的很多朋友评论:“小小资助,聊表心意”,并转发了朋友圈。
正是一个个“聊表心意”和一次次“转发”所汇成的涓涓细流,最终将带着温暖的爱心送到需要的人手中。在“兵二代”的影响下,他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爱国拥军的活动中来。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爱国拥军方式,“东莞老兵子女互助会”会长李景强介绍,他们计划联合东莞当地的人防部门,利用新媒体渠道,例如自媒体、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国防教育宣传,扩大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让年轻一代了解国防、关心国防、支持国防。
看到“兵二代”们如此热心于爱国拥军的公益活动,老兵们也深感自豪和欣慰,很多人感慨地说:“我们的爱国拥军工作后继有人了!”
又到了岁末年初,“爱促会”的工作人员尤为繁忙:慰问东莞市54名在乡伤残军人,给全市138名伤残军人寄送贺卡,完成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和2018年的工作计划,召开工作年会,考察下属7个镇街的复退军人服务工作站的工作……这个于2014年成立,现有会员522人,单位会员7家的民间团体,在东莞市委、市政府、军分区的关怀指导下,一步步发展壮大,他们正朝着“宣传爱国主义的窗口,民间爱国拥军的平台,退役军人与政府沟通的桥梁,退役军人的‘娘家’,军烈属的暖心人,东莞‘双拥模范城’的亮丽名片”这6大目标迈进。
制图:刘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