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军分区组织比武,领导点名让一名任职快满年限的团职干部上场参赛,可这名干部却托辞不上场,私下里说:“船到码头车到站,人没劲了。”还有一位人武部领导,在接待当地学校校长请求联系驻军部队安排学生军训教员事宜时说:“我们人少事多,忙不过来。”一推了之。这两个事例是“不作为”的典型表现,也是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军各部队官兵向来都是“一见任务就兴奋、任务越重越来劲”。进入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更需要我们具有担当强军重任的精神风貌和拼搏干劲,扎实做好各项实际工作。
日前,习主席就新华社记者写的一篇文章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1月11日,习主席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要坚决杜绝工作上的慵懒散漫现象,以新时代的崭新风貌和昂扬状态投身强军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纠治“四风”取得重大成效,新风正气不断上扬。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病毒有变异重现的现象。一些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酒不喝了、红灯不闯了、高压线不碰了,但是出现了“官无所求、业无所创”问题,有的慵懒散漫,有的心浮气躁,有的“重表态、轻行动”。就省军区系统来说,改革已经落地了,但一些人身子坐在新编制的岗位上,头脑却留在改革前的老位置上,不图创新,只顾“守摊子、看院子”;有的人仍然想过“腆着肚、迈方步”的慢节奏生活;有的人“到了人武部,忙着安家落户”。这些现象实质都是“不作为”“懒作为”的官僚主义做派,应该尽快纠正。
战争年代,革命军人的词库里没有“不作为”一词。无论是在长征路上,还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我军各部队官兵都是“抢任务”,如果打某个战役时哪支部队没有抢到作战任务,那官兵们就会“吵翻天”。可以说,这种“抢任务”的劲头,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推力。
战争容不得“不作为”,谁“不作为”谁就失败。以前如此,以后更是如此。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打的是体系作战,如果某一支力量“不作为”,就可能导致整个军队吃败仗,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数据库”,要坚决删除“不作为”病毒。对此,有人不以为然。说“真要打仗,我就来劲了,可这不是和平时期嘛”。殊不知,军人只有打仗与准备打仗两种状态,没有“和平”状态啊!
身处新时代的革命军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两点:第一,强军目标时不我待,步伐慢就不可能强;第二,强军目标是干出来的,“天上不会掉馅饼”。由此,我们要对军营里的“不作为”现象高度警觉,做到谁“不作为”就严肃问责谁,谁慵懒散漫就坚决惩罚谁,确保新时代的革命军人人人有作为。同时,我们要牢固树立使命意识、担当意识,甩开膀子大干苦干实干,用一流作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确保强军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