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盛、记者谭健报道:2016年以来,青海省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到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的比例达91%,安置到省直单位的比例达86.7%。1月中旬,一组来自该省军转办的数据令许多待转业官兵为之一振。近年来,青海省把转业安置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大力营造“留在军营拼命干,离开军营有保障”的良好氛围,以实际行动大力支持改革强军。
摸清空编岗位,拓宽安置渠道。每年3月,该省军地联合成立工作组,分批次深入各个省直单位调研,了解编制空缺情况,并对接当年转业干部需求及时与省编办沟通协调。该省明确要求,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加大参公单位安置力度、不低于30%的比例安排政法专项编制、不低于10%的比例增加机动计划数,并以最大限度挖掘空编岗位数量,努力为转业干部提供具有更多选择的空间。
公开安置过程,跟踪督导落实。安置前,该省军地联合开展“安置政策进军营”活动,积极解读相关政策规定,传递“优秀者优先选岗、建功者优先就位”的鲜明导向。安置中,采取“军地联手审查档案、军地协商编制计划、军地会审考核打分、军地共同推荐干部、军地合力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安置工作公开公正、推进有力。安置后,该省派出军地联合工作组,不打招呼地检查安置情况,重点对“转业干部必须定岗定位,明确编制性质”等规定进行逐条跟踪督导,发现政策不落地、安置不及时和变相拒绝接收、二次异地分配等问题,立即发出书面整改通知,责令限时整改到位。某单位将2名转业干部二次分配到西宁市区以外的下属单位,且在未落实岗位和编制性质的情况下要求转业干部办理手续报到。得知情况后,该省立刻派出督察组上门督导整改,切实维护转业干部权益。
坚持任人唯贤,选拔任用转业干部。该省军地联合制定相关政策,突出强调“任职满3年的团职转业干部要尽可能安排领导职务,当时确有安置困难的2年内必须明确职务”。同时,该省采取单位推荐、军地会审、重点培养的办法,对优秀团职转业干部进行跟踪考察,适时选拔任用。前不久,该省财政厅选拔转业干部闫长林任人事处副处长。该省财政厅领导告诉记者:“部队培养出来的优秀干部政治觉悟高,吃苦耐劳精神强,是能挑重担的优秀人才,地方要坚持任人唯贤政策,积极选拔任用转业干部。”近3年来,该省先后提升使用12名军队转业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