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哨楼上眺望木斯岛,圣洁的冰川风光一览无余。这里是萨乌尔山脉的最高峰,也是新疆吉木乃县唯一的地表水源,冰川融化汇成的乌勒昆乌拉斯图等河流,哺育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命。
达尔汗边防连的第一口井在营区后侧500米的地方。四周是荒芜的戈壁,井口被旧石遮挡,由于地理位置和土质等原因,井水有一股酸苦的味道。
“苦水井陪伴了官兵36年,见证了官兵‘誓把苦水饮成甜’的梦想成真。”指导员赵健说。去年12月7日,连队8公里外的前哨班新打的水井投入使用,官兵们怀揣激动和渴望拧开抽水阀门,迎来了建连以来的第一泓甘泉。
“苦水苦,苦得树流血、人流泪。”冰天雪地里喝一碗透心凉的甘甜井水,有着25年兵龄的军医聂红卫眼睛潮湿了。
虽然守着冰山,但连队附近的水源并不多,除了水量不多的苦水井,就是10余公里外的界河。为给达尔汗增添一抹绿色,官兵们不得不从界河取水浇灌树苗。年年种年年死,年年死年年种,聂红卫记不清曾种下过多少棵树,但清楚地知道营区周围已密密麻麻地长起红柳、杨树、榆树、沙枣等3466棵“希望”。
树难成活,人却格外坚强。冰川融水杂质多,苦水井里的水必须沉淀三、四天才敢饮用,但无法过滤的水垢仍使很多官兵患上结石病。机要参谋吴成利的妻子第一次来队探亲时,喝了半杯苦水后上吐下泻,不得不连夜送下了山。第二年,吴参谋休假归队,倔强的军嫂再一次跟着来到连队,咬牙喝了半个月的苦水,临走前撂下一句话:“替你分担些苦,你就会多一些甜。”
“甜水来了,官兵的健康也有了保障。”聂红卫说,2016年,团里给连队安装了一组多功能净水设备,前不久,又重新架设了供电线路,完全负担起新井的抽水泵运转。
“甘泉引到哨所,背水上山、跑步洗澡的日子也成了过去时。”排长王鹤笑着说,脸上有些感慨,也有些怀念。来到达尔汗之前,王鹤就听很多人讲过苦水的故事。
前哨班有一个储量20吨的水窖,官兵日常用水靠从界河背运到窖里,直线距离不足二百米的路,却要翻山越岭爬上几近垂直的大坡,将10公斤水运回哨所要两个多小时。2005年9月,经过两次试引,上级修起供水管道,界河水被引到连队,告别了从苦水井取水的生活。管道无法到达的前哨班,也配了专门的送水车,从连队往哨所运水。
“一车水装6吨,除去途中和沉淀过程中的损耗,10个人的哨所不到一周就用光了。”王鹤说,这还是日常洗漱和食用,因为水量不够,洗澡时还要趁周末徒步跑回连队。
连队到哨所一来一回16公里,跑回去洗个澡,走回来又是一身汗。有一次,班长王海强和上等兵任丛林洗完澡,因为怕出汗慢慢往回走,夜色降临时还没走到哨所。夜色中,道旁的山腰上忽然亮起几双绿幽幽的眼睛,两人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所幸距离哨所不远,军犬听到呼唤赶来,赶跑了狼群。
“那次遇险后,连队在周末会专门派车来接送官兵。”王鹤说,哨所翻建后,接通了长明电,团里为官兵修建了洗澡间,还安装了电热水器,如今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热水澡带来的舒爽。
“多年来,‘甘把热血注冰川,一壶苦水守天涯’是官兵的精神写照。如今苦尽甘来,带给大家的不只是欣喜,更多的是激励。”赵健说,苦水井见证了边关的发展变迁,是载入连史的一部分,以后也将成为官兵忆苦惜甜的教育课堂,不断激发一茬茬官兵以苦为乐、扎根边关的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