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一个让座的故事,犹如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暖人心脾。
2017年11月21日下午7时05分,一架由阿克苏飞抵乌鲁木齐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CZ6870航班上承运一名生命垂危的解放军战士,因承运病重战士需占用9个座位安装担架。这一消息播出后,多名乘客自愿赶往登记处改签,并婉言谢绝航空公司提出的每人650元的延误补偿。战士后来得到及时救治,脱离了危险。
拥军不能用金钱衡量,情暖英雄心,爱比高山重。我们再一次见证了一个动人的双拥故事。对于乘坐飞机的人来说,按时起飞不误点,是共同的心愿。可是,当听说一个边疆战士病危的情况后,许多旅客都能自愿站出来让出座位,哪怕再紧急的个人事情也可以不顾,一切为了这个士兵的生命让路,彰显出人民群众对军人那一份根深蒂固的厚爱。
说到情感,最宝贵的之处在于发自人心深处。源自内心的情感,总是显得那么真诚而又发出温暖的光彩。当人民需要的时候,子弟兵舍生付出义无反顾。因此,在当子弟兵需要帮助的时候,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真诚相助和慷慨成全,展示出的军民之间那种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
虽然说,和平年代已经远离了硝烟弥漫、舍生忘死的战场环境,但新时代军人忠诚奉献的行为,时时在感动着每一个人。在天山深处,那骑马巡逻的队伍;在青藏高原,那黝黑的脸颊;在林海雪原,那冰冻刺骨的哨位;在南国海疆,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在救灾现场,那救死扶伤的身影……无数年轻的士兵,为了祖国的安危,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视人民如父母。他们的奉献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根植在人民群众心中。
新时代,全社会都应燃起一股崇军尚武、爱国拥军的氛围。国之英雄,世之楷模,军人的英勇奉献不仅应该在仪式中被颂扬,更应该在日常点滴中被践行、被呵护、被优待。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最大限度地营造出拥军爱军敬军的氛围,2017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军人军属优先措施在铁路、医院等领域推行,就在向社会大众传递一个积极的信号。只有当中国军人体面地、有尊严地站着,才能保证中国老百姓更幸福、更有尊严地活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人民的国防。军爱民的优良传统没有变,民拥军的血脉基因在传承,军民心连心就是铜墙铁壁,手拉手就是万里长城。强化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一定可以更好凝聚起新时代国防的强大力量、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强大力量。
改签事虽小,情长暖兵心。9名乘客自愿改签让座的行动,再一次说明,虽然时光荏苒,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没有变,从人民军队诞生之日起一路起来的可歌可泣的军民鱼水情仍然是时代主流。有了这份真感情,军威壮、天下宁; 有了这份真感情,人民是靠山,神州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