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史诗电视剧《换了人间》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作品通过艺术的方式回望中国革命的辉煌历史,生动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壮阔历程。特型演员、毛泽东扮演者唐国强观看样片片花时,不无感慨地说:“看到自己已有不少皱纹的这张脸,突然感到,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希望王朝柱老师用有生之年的余力,尽快以抢救性的心态,多写点革命历史大剧作。这么一个团队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局面,的确不易。历史赋予这个团队以光荣的使命。”
这句发自内心的话,触及了编剧王朝柱更深的情感。
21年前,就是这个团队,因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长征》而结成创作主旋律大戏的团结战斗的群体。领军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王朝柱。而今转眼21年过去了,这个团队奉献的主旋律大戏已有21部之多。这些作品的名字,比如《长征》《延安颂》《八路军》《解放》《解放大西南》《寻路》《太行山上》《辛亥革命》等等,为人们耳熟能详,足以影响中国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和价值判断,创造了中国电视艺术的“别样风景”,为共产党人创立了一套足以传之后世的红色家谱。
我们不能忘记,《长征》《延安颂》《周恩来在重庆》等作品播出的时期,正是国内一些非议领袖、恶搞英烈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甚嚣尘上的时候。而这样一个以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大戏为己任的群体,与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斗争,运用的武器是文艺作品。
我们可以对比1991年的苏联。当苏联的报纸媒体在其中宣部长雅科夫列夫的授意下,大肆刊登反马克思主义的小说及理论文章时,当这位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大管家用代表作《一杯苦酒》向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疯狂进攻的时候,我们非常惊讶地看到,苏联两千万共产党员选择的是噤声。当苏联中学里的马列课被取消时,以重视历史教育而著名的苏联知识分子也同样选择了沉默。于是不久,苏联镰刀锤头的旗帜便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飘下。当然,历史是极其复杂的,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很多,决不仅仅是文艺的失手,但我们不能不说,苏联文艺放弃了最后一道防线。
与苏联截然不同的是,当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极为嚣张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基层群众对此保持了足够警惕,并与之进行旗帜鲜明的斗争。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王朝柱们”,就是冲锋在前的英勇战士。在为历史题材大戏《辛亥革命》《寻路》所做的自序中,王朝柱开宗明义地说:“我就是用这样的作品,就是运用这样的文艺形式与告别革命论者进行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对其进行义无反顾的坚决回击。”
王朝柱在原总政歌剧团、话剧团曾担任专职作家多年。在军队期间,曾以大型歌剧《狂飙曲》、声乐套曲《中国革命之歌》及大型话剧《决战淮海》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而享誉军内外。正是军队生活多年的特殊历练,造就了他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军旅情怀,使他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情有独钟,并从此躬耕不辍。有人说,如果把他这些年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大作串联一起,那就是一部形象化的党史、军史,这话应该说恰如其分。他的作品组成了中国现当代革命战争的艺术长卷。观看这些作品时,伴随作者的笔触,观众如同跟着先辈们的足迹重新经历了那几十年风云激荡的革命战争历史。
波澜壮阔的历史,浩若烟海的原始素材,选什么,不选什么,怎么结构才能真正表现革命历史的主调,这是对一个作家历史观的最现实的检验。不论是《长征》《延安颂》,还是《解放大西南》《解放》等等,我们从中都可以看出,王朝柱在创作中自始至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用艺术的手法去叙述历史。当然这种对历史的表现绝不同于史学家的史料研究解读,而是运用文学手法对历史进行艺术再现。比如,作为《解放大西南》这样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大戏,如何塑造蒋介石形象,就是对作家历史观最好的检验。众所周知,随着一个时期以来《蒋介石日记》公之于世,某些所谓的史学家公开提出重新改写民国历史的论调,甚至通过著书撰文来美化蒋介石所谓“人性”的一面。王朝柱认为,这是一种历史观倒退,是一个原则问题,评价人物的历史功过,不是看他怎么说,而关键是看他怎么做的,他是推动了历史前进,还是开历史的倒车。蒋介石无疑是一个开历史倒车的人,他在大西南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最后决战中,再次暴露了他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的狰狞面目,他下令屠杀渣滓洞、白公馆成百上千的共产党人,亲自策划了刺杀杨虎城、杨杰、龙云等爱国人士,这些情节细节,蒋介石是不会在他的日记中记述的。这是他与人民为敌本性的典型表现。在《解放大西南》这部作品中,王朝柱依据翔实的史料对这些细节和蒋介石这个人物进行了逼真的艺术再现,从而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蒋介石,塑造了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典型,从而也让观众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在更深的意义上来认识那一段历史。
尊重历史,如实艺术地去表现历史,正是王朝柱对创作一以贯之的追求。他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进行沙里淘金、史海钩沉的研究和发掘。为了研究西安事变始末,他曾用6天时间对张学良进行专题采访,从而掌握了大量关于事变的一手材料,为在作品中表现这一历史事件提供了佐证。正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他才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发现。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从《辛亥革命》到这部《换了人间》,王朝柱和他的团队几乎无缝连接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浴血征程。这些年,不管“小鲜肉”、高价片酬的邪风吹得多么猛烈,也不管革命历史题材大戏的创作播出之路多么艰难和曲折,王朝柱都一往无前地坚持自己的方向,那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地为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伟大的人民书写足可流传后世的革命正史。他是文化战线英雄的战士。我们的文化队伍应该为有这样英雄的战士而自豪。
居于斗室,时时关注的是青年人的成长进步。王朝柱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我已经是向80岁靠近的人了,当年的一头黑发,如今已经白雪盖顶,行走已经靠拐杖了,更紧迫的任务,是怎样培养起青年来。”他总是努力培养青年编剧、演员走向一线。不计名,不为利,演先辈,学先贤,在这样的团队,人人都在自觉接受思想境界的提高和个人品格的修炼。在人们对影视圈多有非议时,当影视被市场弄得六神无主时,这样一个团队保持了难得的淡定和冷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期待这位老兵健康长寿,期待他和他的团队为这个时代奉献更多经典之作、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