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湖南省炎陵县三名老兵退伍返乡后义务保护鸟类,在他们的带动下,二十三年来队伍扩大到三十一人——

退伍老兵接力守护“千年鸟道”


■吴安平 陈 余 华 山

1月7日凌晨,天还没有亮,笔者随湖南省炎陵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徐芳和鹫峰民兵护鸟分队队员邹金华、邹敏等人爬上鹫峰村后的鹫峰仙,从山顶的瞭望塔观察位于牛头坳的“千年鸟道”。

海拔2108米的鹫峰仙位于湖南炎陵、桂东与江西遂川三地交界处,每年秋冬,候鸟从西伯利亚、内蒙古草原飞往南方过冬,鹫峰仙牛头坳因其独特的地形形成一条宽约30公里、长约40公里的“千年鸟道”,每年有200多种、数百万只鸟儿途经此地。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大批捕鸟者,他们张起大网,用火把、LED灯诱杀候鸟。

“不能让鸟道变成屠场!”1995年,时任鹫峰村村支书兼民兵营长的退伍老兵邹金华与一同退伍返乡的村民罗忠建和谭春华,踏上了义务保护迁徙候鸟的漫漫长路。

每到夜晚,邹金华他们戴上印有“护鸟巡查员”字样的红袖章,拿起手电和警棍,开始每天的例行巡逻,看到有灯火就要去查看。但牛头坳在两省三县交界处,有多条路可以上山,且鸟群经过时大都在深夜,打鸟人一见戴红袖章的立马逃走,山区那么大,根本找不到人。邹金华他们也没有执法权,能做的只有清除鸟网、解救鸟类并及时报警。23年间,他们拆除了800多张网,捣毁了数百个盗猎者挖掘的供其蹲守避雨的“猫耳洞”。

老兵们在清除鸟网时,身体状况好的活鸟就地放飞,受伤的就带回救助站治疗。邹敏曾见父亲邹金华把6只幼鹳抱回家,每天捕小鱼喂它们,天性怕人的东方白鹳像小狗一样跟在父亲身后。几年以后他随父亲去动物救助中心看望那6只已长大的白鹳:“白鹳还认得父亲,扑腾着翅膀冲他叫。”

目睹老兵们多年守护鸟道,刘春龙等民兵骨干也要求加入进来。刘春龙说:“以前我们也打鸟,现在认识到这是违法的。”他们放下鸟铳,加入护鸟队伍,队伍发展到17人。邹金华将队伍分为四个组,每组巡护一周,从10月下旬到12月底从不间断。

2006年,邹金华的儿子邹敏和邹君退伍回乡后也加入了护鸟队伍,邻村有退伍兵也要求加入,队伍发展到31人,成立了鹫峰民兵护鸟分队。2012年12月,湘赣三县签订了《边界候鸟保护联防联保公约》,确定湘赣边界候鸟保护联防联保机制:每到候鸟迁徙季,每县出动一个护鸟民兵应急分队,协同打击盗鸟行为。2013年炎陵县成立了牛头坳候鸟保护站,在鹫峰仙峰顶建造了瞭望塔,护鸟队员从瞭望塔就能观察到两省境内候鸟的迁徙情况。

23年过去,如今58岁的邹金华上山感到吃力,夜间巡逻便交给了年轻人,可他还不时上牛头坳去看看。

笔者问:“为什么还要上山?”邹金华回答:“我还想亲眼看鸟儿平安飞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