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议会研究处“全球发展趋势课题组”发布一份报告,对2035年全球环境、安全、科技、军事等发展局势进行了展望,并列举了影响未来全球发展的八大因素。本文仅选取报告中与世界安全局势有关的章节进行论述。报告认为,美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仍将稳居未来十几年的“全球领先者”地位,俄罗斯、欧盟等国家或国际组织紧随其后,将成为全球安全的“重要塑造者”。
极可能出现新的地区性国家联盟组织
报告称,未来十几年,受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实力将会此消彼长,但基本格局不会出现大的改变。
首先,美国仍将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军费开支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军事技术也将遥遥领先。“这保证了它具备实施多种军事行动(从航母编队打击到特种作战),并且拥有在一次行动中综合使用多种作战形式(无人机、网络战等)的能力”,报告称,“还需指出的是,通过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作战锤炼,未来美军应该克服了‘持久战恐惧症’,并学会了应对游击队、反叛武装等非正规军的战术。”
其次,俄罗斯可能凭借“反介入/拒止”技术提升军事实力。报告认为,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受经济因素及兵源状况影响较大。预计2035年时,支撑俄经济的石油、矿产等能源产业不会有太大起色,俄经济仍将在困难中前行;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劳动人口将从目前的8500万减至7500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俄军事实力会大幅下降。报告认为,长期积累的技术底蕴将保证俄罗斯未来仍具备令人生畏的打击与防御力量。
另外,意识到自身短板的俄罗斯正在调整本国军事发展思路,采取“花小钱办大事”的策略,通过重点发展和部署优势项目的方式提升本国军事实力,“反介入/拒止”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报告称,俄军目前已利用S-400防空系统、“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系统以及K-300“堡垒”反舰导弹,在西部边界地区构建起一道“反介入链条”,严密监视北约国家的军事动向。未来,这个链条可能会通过新型潜艇、战斗机、轰炸机等远程作战平台得到扩展。
再次,全球敏感或热点地区极可能出现新的国家联盟。报告认为,处于敏感或热点地区的某些国家因军事实力有限,很可能会组成新的“国家联合体”,以共同发起或抵御与自身安全相关的军事行动,沙特领导阿拉伯国家联盟在也门的行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数据显示,北非、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地区近年来不断提高军费开支。报告认为:“这意味着这些地区的国家正在努力提升自身军事实力,为此,他们很有可能结成某种形式的地区性国家联盟组织。”
网络将成“最不安全空间”
报告称,2035年时,敏感军事技术领域有合作也有竞争,有高科技也有低技术,网络因新型威胁的出现将成为“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极度危险空间”。
在太空技术方面,卫星仍将是各国指挥、控制与通信网络的核心节点,卫星防护技术也越来越成为各国的优先发展方向。另外,太空领域将成为各国进行实力较量的舞台。目前,美国已透露出重启月球及火星探索项目的意图,欧洲、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也纷纷宣布了本国的太空探索计划。“尽管与上世纪60年代时的太空竞赛有所不同,但各国在探索太空过程中的较量与竞争不可避免。”报告还注意到,未来全球的太空探索项目将看到越来越多的合作范例。“尽管这些合作大多将集中在民用领域,但合作成果随时可转化成军事实力。”
报告认为,2035年的天空将成为“进攻与防御较量最激烈的领域”。届时,F-35战斗机将成为多个北约国家空军的“标配”,成为各国空军的战术指挥机,引导其他型号的有人驾驶战机或无人机对敌发起攻击或防御。针对美国等国装备的先进隐形战机,俄罗斯等国已将反隐形作战能力列为发展重点。“到2035年,他们将研制或装备更有针对性的作战飞机以及防空系统,以挫败先进隐形战机给美国带来的军事优势。”报告写道。
在陆地和海洋,以新技术为核心的传统装备仍将占统治地位,但低端技术仍大有用武之地。“到2035年,用新技术升级的坦克、航母、潜艇仍将是各国陆海军装备的支柱”,报告称,“但不可否认的是,看似会被淘汰的低端军事技术仍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实践证明,包括路边炸弹在内的某些低端武器或技术,完全可以凭借其不可预料性摧毁高技术武器。如果给这些低端武器加入些许高技术因素,它们的杀伤力会得到成倍提升。”
报告着重指出,被网络安全专家称为“先进持续性威胁”的网络攻击手段,将成为未来最具危害性的网络威胁。“到2035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个人、国家或组织掌握先进的网络入侵技术,新型网络威胁将层出不穷,网络防护的任务将不限于防止敌人窃取机密资料,反颠覆、反破坏也将成为重点。”报告称。报告悲观地认为,按目前趋势判断,“先进持续性威胁”在未来十年内“几乎不可阻挡”,网络空间因而会比传统的陆海空作战领域更加脆弱。“维护未来网络空间的安全,将和防止核扩散一样任重而道远。”
军事干预仍不会消失
报告认为,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全球主要国家维护国际安全格局的一大手段就是军事干预。报告称:“凡是对国际秩序形成威胁的国家或地区,都遭到了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军事干预,比如索马里、阿富汗、叙利亚、也门等,这一手段在2035年仍将得到延用。”报告给出的原因很简单,即这些国家对邻近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了和平手段无法解决的威胁。报告没有考虑美国等干预国家的战略意图,就给出如此简单的答案,显然是不全面的。
不过,报告指出,未来的军事干预行动将出现多国参与、多方分摊成本的特点。“比如,2011年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就得到了来自阿拉伯联盟的支持,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更是有包括俄、美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参与”,报告称,“未来的军事干预行动将不再是某个国家的‘独角戏’。联合国将在其中发挥更大的协调作用,各参与方将越来越重视干预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有分析人士指出,报告对技术领域的诸多预测,实现的可能性相当大,但其在预测未来国际安全格局和军事实力发展趋势时,忽略了对各国战略目标的考虑,可能会跟现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