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安倍新年记者会鼓吹修宪


■王鑫元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4日下午在三重县伊势市召开新年首场记者会,呼吁朝野各党派就修宪议题展开讨论,提出具体方案,尽快实现由国会提议修改宪法,并在2020年实施修改后的宪法。日本修宪进程,特别是作为“和平宪法”根基的第九条命运如何,日本政治走向何方,引发各方深切关注。

修宪“局已设好”

安倍曾公开表示,“将60多年前美国占领时制定的宪法交还国民手中是我的政治夙愿”。为此,安倍自2012年第二次就任首相以来,就将修宪视作最大的政治目标,不遗余力地推动修宪进程,尤其是围绕第九条等敏感问题,视情不断变换策略。安倍政府先后释法解禁集体自卫权、修订《国民投票法》、通过《新安保法》等,为修宪铺路开道。

2016年夏季参议院选举后,修宪势力已占日本众参两院三分之二以上议席,满足修宪的法定条件,修宪实际上已从口号转入现实可操作的阶段。2017年5月,安倍公开表示“修宪时机已经成熟”,定下了2020年前后完成修宪的目标。在2017年10月22日进行的提前大选中,联合执政的自民党与公明党在众议院再次获得绝对多数席位,再加之维新会等保守政党对修宪表现积极,修宪势力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2017年12月初,日本参众两院先后召开专门会议,启动了围绕修宪的实质性讨论。

在修宪方针中,各方角力的关注点在于“基于安保环境变化的现实”,也就是修改宪法第九条。目前自民党内部主要有两种方案。其一为安倍所提出的,保留第九条规定“放弃战争”的第1款和“不保持战力”的第2款,然后定义自卫队是“不属于战力”的“必要最小限度的实力组织”,让其明文入宪,以彻底结束关于自卫队是否违宪的讨论。其二则是基于自民党2012年提出的修宪草案,即删除第九条第2款等部分内容,进一步写明自卫队的目的和性质。日本共同社认为,最终自民党可能会把两种方案融合为“二阶段修改论”,即先凝聚共识确保安倍方案顺利实现,然后再推进删除第2款的目标。

目前,安倍修宪的时间表已经基本明朗。自民党宪法修改推进总部将于1月下旬重启全体会议,进一步梳理修宪意见,最早于2月下旬汇总修宪草案,提交参众两院的宪法审查会,争取在今年秋季的临时国会期间正式发起修宪提议,推动修宪法案在众议院表决通过。2019年7月参议院选举前批准众议院通过的法案,完成两院修宪程序。此后在规定的6个月之内,即2020年初完成国民投票。

达成修宪仍存障碍

虽然修宪势力占据国会席位优势,修宪布局也基本形成,但安倍推动修宪仍面临较高的政治门槛,以及诸多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条件。

首先,自民党内部就如何修宪仍存在分歧,修宪草案的最终达成还有待进一步协商。执政联盟内部意见也不一致,公明党对修宪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其次,安倍本人的政治前景直接影响到修宪的推进。2017年3月,自民党召开大会,将党总裁的任期上限由两届提升至三届,使安倍有望担任首相至2021年。但“森友学园”“加计学园”丑闻仍是安倍的隐患,其支持率历经过山车式的起伏也清楚表明其执政根基并不稳固,自民党胜选并不代表安倍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第三,立宪民主、共产、自由、社民等在野党反对修宪的呼声不可忽视。立宪民主党代表枝野幸男本月4日在国会对媒体表示,目前宪法中并没有众多国民希望修改的项目,因此没有修改的必要,修宪只是安倍本人的“兴趣爱好”。日本共产党也于4日在东京新宿街头进行演讲,号召市民积极支持“反对修改宪法第九条”3000万人签名活动。第四,日本国内护宪势力与民意态势对修宪构成不小阻力,尤其是半数及半数以上的国民不认同修宪或反对修改第九条。据《东京新闻》本月3日刊登的舆论调查显示,53%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修改宪法第九条,67.2%的受访者认为,有关修宪的国会讨论“不必着急”。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表示,修宪一事目前仍缺乏国民理解和认同。

除了要统一朝野意见,修宪提议最后还需要半数以上国民的同意,达到这一“硬指标”并不容易。为此安倍主张采取“小步走”和“迂回路线”,给宪法追加容易得到广泛理解的新条款,以求争取最大公约数,达成党内一致、党际交易和国内妥协,实现70年来首次“动了宪法”的先例,打开日本政界今后堂而皇之继续修改宪法的大门,再逐步向“和平宪法”的根基拓展蔓延。

为解绑军力开路

分析指出,安倍修宪的近期目标是通过渲染并利用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以应对危机、保卫国家作为修宪的借口,将自卫队写入宪法第九条,为其“正名”。虽然采取了相对变通的方式,且力度上有所节制,但安倍修宪的核心意图从来就是自卫队“合法化”及“国防正常化”,谋求日本重整军备及军事复兴,继而彻底颠覆日本长期恪守的“专守防卫”政策,打碎限制军力建设的一道道枷锁,在通向“军事大国”的道路上狂飙。

据报道,“专守防卫”政策在法律政策层面主要由两大内容构成:一是自卫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开“第一枪”;二是不可以拥有远程弹道导弹、战略轰战机、航空母舰等进攻性武器。但安倍利用有利的政治格局及手中的强势权力,不顾多数民众的反对,在2015年强行通过了由11个法案构成的“新安保法”,规定日本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解决了开“第一枪”的问题。此外,安倍政府在未实现修宪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军备,不断挑战宪法底线。

冷战结束后,日本防卫费呈减少趋势,但自安倍二度上台后编制的2013年度预算开始,防卫费已连续6年增长,在最近4年更是连续刷新历史纪录,日本2018年度预算的防卫费达到458亿美元。在2018年预算案中,美国远程巡航导弹和挪威远程巡航导弹的采购项目赫然在列,日本远程巡航导弹的“国产化”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计划在2022年完成。日本防卫省官员直言,获得远程巡航导弹就是为了从敌方威胁圈外发动攻击。另据报道,日本政府计划对“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的甲板和船体涂层等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可搭载F-35B战机的标准型航母。此外,被称为“日本版海军陆战队”的“水陆机动团”将于2018年组建完毕,具备登陆他国领土的能力,标志着自卫队角色发生质变。然而这一系列脱离“专守防卫”的大动作都被安倍政府包装成提升防御能力的“常规操作”,以防御之名谋攻击之实。

安倍推动修宪,理论上属内政范畴,但实质上是在保守及右翼势力的大力推动与支持下,意在使日本摆脱战后国内体制和国际秩序、调整国家发展及战略走向的实质举措,对地区安全局势必将产生深刻影响,也将不可避免地触动周边国家的敏感神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