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信仰的温暖


■丘斐远

1930年1月5日,寒夜,福建龙岩古田赖家坊协成店。

窗外,朔风初歇,夜空通明,刚闭幕的古田会议传来春天的气息。灯下,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同志奋笔疾书,激情在胸中熊熊燃烧,丝毫不觉冬夜寒冷。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封针对党内部分同志悲观情绪而回复的信,后改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与《古田会议决议》一经推出,就像冬天燃起的熊熊烈火,帮助红军战士驱散错误思想的雾霾,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走开了一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道路。

信仰是星星之火,更似围炉薪火,让人倍感温暖和亮堂。这份光亮一经点燃,直达内心、作用恒久。古田会议之后,无数共产党人正是靠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热量,在思想上建党、政治上建军这条光辉道路上执着前行,点燃了中国革命胜利的燎原之火——

靠这份温暖,无数革命烈士让岁月激情燃烧。“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在那个黑暗如磐的岁月,无数仁人志士见证了刑场上的婚礼,穿越了漫长曲折的草地,翻过了“鸟飞不过”的大雪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碰钝敌人刀刃、开拓光明,以令世人惊叹的坚忍与能量,呈现一个“可爱的中国”。

靠这份温暖,无数英模贤士点燃了民族自强的火炬。从“抗美援朝精神”到“大庆精神”,从“雷锋精神”到“红旗渠精神”,从焦裕禄到张秉贵,从钱学森到邓稼先,在一穷二白的新世界,可敬、可爱、可亲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把信仰化为“一团火”“一滴水”,温暖人心,造福社会,创造了众多奇迹。

靠这份温暖,一茬茬共产党人不断书写“中国神奇”。短短几十载,杨善洲、郭明义、罗阳、黄旭华等一批批“中国脊梁”,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中,不断奋勇拼搏、开拓前进,让“中国速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智慧”频频震撼世界,让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崭新姿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今天,我们享受着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享受着祖国繁荣昌盛带来的丰衣足食。无论社会怎么发展、经济如何发达,面对当前国内外变幻激荡的风云局势,作为新时代共产党人,我们要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信仰薪火承传,始终对民族尊严坚决维护、对国家主权誓死捍卫、对人民利益真诚守护、对党的领导绝对服从。

信仰是温暖的。这是抵挡错误思潮的真理之暖。我们要旗帜鲜明批驳和抵制所谓“普世价值”“宪政民主”以及“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想的侵蚀影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信仰是滚烫的。作为新时代共产党人,我们要将这份精神热度定格在100℃,让自己时刻保持忠诚于党、忠诚于使命的沸点状态。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为本,以平凡工作岗位为平台,不断进行思想淬火和精神磨砺,熔铸不可撼动的强国强军之魂,凝心聚力献身强国强军实践。

信仰就像心中的太阳,我们时刻用它来获得光明,照亮高地,升腾梦想。辨清物质诱惑、走出精神迷宫、肩扛责任担当,让我们高擎信仰的火炬,传递信仰的光亮,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汇聚起强国强军的磅礴正能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