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新红嫂”的拥军情
——记山东省沂南县“全国最美拥军人物”于爱梅
■徐兴春 中国国防报特约记者 孔庆珊
秋日午后,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迎来熟悉的“亲人”——“沂蒙新红嫂”于爱梅。品尝她带来的特产,垫上她缝制的鞋垫,倾听她讲述沂蒙精神,官兵们从身到心都感到暖意融融。
8月18日,在沂蒙红嫂纪念馆,于爱梅为参加红色研学的学生讲述红色故事。徐兴春摄
今年71岁的于爱梅出生于山东省沂南县东辛庄村,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沂蒙红嫂”张淑贞的女儿。多年来,她活跃在沂蒙精神宣讲和拥军一线,先后获评“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沂蒙新红嫂”等,荣登“中国好人榜”。
“宣讲沂蒙精神和拥军,是我们家的家风。”于爱梅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奶奶王换于和母亲张淑贞依然坚持拥军传统。那时,冬季到沂蒙老区拉练的部队多,晚上一家人围着煤油灯赶鞋垫、做布鞋,忙活到大半夜。于爱梅年龄虽小,但主动帮着大人穿针引线。部队来时,她还会跟着奶奶和母亲一起去慰问,拿着煮熟的鸡蛋塞给战士们。
耳濡目染,于爱梅从小对军人有天然的亲切感。26岁时,于爱梅嫁给军人高征文,从此又多了一个“军嫂”的身份。在她的影响下,她的3个姐妹也都嫁给军人、成为军嫂。
1976年,于爱梅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将国防知识融入课堂,深受学生欢迎。课余时间,她还组织学生到参战老兵、老红嫂等革命功臣家中慰问,通过走近身边英雄、聆听英雄故事,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爱党爱国爱军的种子。
“我们一家三代有18人入党、7人参军、1人牺牲。”年过五旬时,于爱梅离开工作多年的教师岗位。她的人生“新规划”,就是将沂蒙精神讲给更多人听,为子弟兵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把沂蒙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此后,每年“八一”、新兵入伍等时机,于爱梅都要到部队慰问新兵,鼓励他们当好兵、尽好义务。
为了汇聚更多力量,为部队官兵办实事,2004年,她与“全国拥军模范”李秀莲一起,跑遍全县的大小企业,发动大家积极参与拥军。在她的影响带动下,沂南的社会拥军队伍越来越壮大,沂南县红嫂拥军协会应运而生。
从海军临沂舰到阿拉山口哨所,从西沙海防前哨到长白山军营,红嫂拥军协会的拥军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2011年,临沂市在常山庄村建立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沂蒙红嫂纪念馆。于爱梅主动请缨担任义务讲解员。为增强讲解的感染力,她经常和母亲张淑贞一起挖掘细节,讨论讲解内容。担任讲解员以来,于爱梅先后为党员干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近400场,她所作的报告《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成为党性教育基地的品牌课程。
2016年,在红嫂拥军协会基础上,于爱梅发起成立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参与传承沂蒙精神的事业。
去年“八一”前夕,于爱梅与8名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成员组成拥军小分队,行程3300余公里,慰问武警西藏总队林芝支队官兵。那天,官兵吃到于爱梅和红嫂们包的热气腾腾的水饺,感叹“是妈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