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法库县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产业高地成为“编兵富矿”
中国国防报讯 王新宇、刘德福报道:日前,辽宁省法库县某通用航空产业基地60名无人机技术人员身着迷彩作训服,面向八一军旗庄严宣誓,正式加入该县民兵无人机排。这是法库县打通数据壁垒,变产业高地为“编兵富矿”的又一成果。截至目前,该县已有53家企业的上百名专业技术骨干加入民兵队伍,新兴领域人才纳编率较上年提升57%。
近年来,法库县通用航空、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但相关企业出于数据安全和商业机密考虑,严控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在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时统计不全,以致全县新兴领域民兵专业人才少、对口率偏低。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县国防动员办公室牵头联合多部门研发智慧编兵系统,接入公安、人社、科技等部门公开信息库,通过设置“专业资质等级”“设备实操能力”等基础技术指标,在不触及企业核心数据前提下打通数据壁垒,既保护企业隐私,又精准筛选可编可用人才,实现人才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让产业高地成为“编兵富矿”。
“该系统像一台‘智能筛子’,只筛人员能力不碰企业秘密。”县人武部参谋张宪夺现场演示该系统,只见他输入某智能装备企业名称后,平台自动分析员工信息,从190人中锁定29名持有省级技术认证者、17名具有远程操控经验者,最终匹配出12名符合纳编条件的技术骨干。该企业负责人当场表示:“平台只问‘能不能编’,不问‘商业机密’,我们愿意开放数据,动员员工加入民兵组织。”
在此基础上,为调动企业编兵积极性,法库县推出奖励政策,规定企业每编入1名高级技术人员,可额外增加一定科研经费;编组人数达标的企业,享受税收减免、用地审批优先等政策倾斜。一家曾多次婉拒民兵编组的生物医药企业,在利好政策吸引下不仅主动提交37名技术骨干资料信息,还将他们研发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运用到民兵医疗分队。如今,全县新兴领域编组企业从年初的13家增至53家,民兵专业对口率提升至89%,技术骨干平均年龄28岁。
“法库县打通数据壁垒破解新质民兵找不到、编不进困境,为构建‘科技+’的新型国防动员体系提供了样本。”上级有关部门对这一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要推广相关经验,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