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心田
—— 江西省上饶军分区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纪实
文︳潘家林 中国民兵记者 游 琦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元旦过后,江西省上饶军分区组织官兵和文职人员来到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开展现地教学、组织研讨交流,在回望苦难辉煌的革命历程中汲取精神营养、激发昂扬斗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上饶军分区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和要求,在创新方式方法、用好地方资源、完善制度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势而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富有成效。
上饶军分区分批组织新入职文职人员到红色场馆现地教学。
靶向施教——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做遵章守纪的表率,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近日,在上饶军分区组织的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上,其参加对象与以往大不相同,听课的竟然都是“清一色”的党员干部。为党员干部量身打造“特色餐”,这是上饶军分区按照分层分类靶向施教的一个缩影。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去年年初,该军分区领导在调研中发现,各级虽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重视,但不同程度存在“新老一堂课”、“咸淡一锅煮”等现象,教育效果难以保证。
“军分区所属人员类型多,思想问题多元,推开分层分类靶向施教,更有利于‘养分’的精准供给。”该军分区领导介绍,他们区分军官、文职人员、军士、专武干部和职工等人员类别,按照“分类进行思想摸底、分层实施教育授课、分组开展配合活动”的思路,选定20余个教育主题,梳理时事热点和学习难点,采取党委常委带头讲、政治教员统筹讲、思想骨干随机讲、基层官兵自主讲等模式,有针对性地设置教育内容、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分层次、分步骤、分时机安排教育活动,实现内容整合、课题分解、一体推进。
与此同时,该军分区还广泛开展读书分享会、演讲比赛等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并整合全区教育资源遴选培养了一批优秀政治教员和理论骨干,施教者分头备课,受教人分类听课;结合实际任务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常态组织强军故事会、“孔雀蓝”大讲堂、兵说兵事等活动,最大限度做到不同层次人员精准滴灌,使教育更好打准鼓点、点准穴位。
因人而异、量体裁衣,教育更加贴近实际、入脑入心。前不久,该军分区发现部分新招考文职人员存在焦虑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骨干范文强结合自身奋斗奋进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与大家展开交流,通过互动式问答、话题式讨论,谈使命、话担当,引发大家强烈共鸣。“以前的教育课上听的都是‘大道理’,现在听到的是真情实意,更有感染力。”文职人员饶泽华感慨道。
新模式带来新变化。采访中,大家都说如今教育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前不久,该军分区组织满意度问卷调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评率较以往有明显提高。
上饶军分区举办“讲红色主题故事比赛”活动。
广信区人武部组织民兵进行森林灭火训练。
借力兴教——
从“单打独斗”到“借梯上楼”
“湖塘塌塌岭,出了个方志敏,一心干革命,为的是穷人……”1月下旬,上饶军分区组织所属人员走进怀玉山方志敏清贫园现地教学,一段以弋阳腔革命历史现代戏作为开场让大家耳目一新。
思想不能封闭,教育同样不能封闭。该军分区领导介绍,曾经有一段时间,有的单位不善于挖掘身边教育资源,“守着粮仓饿肚子”;有的单位不善于借力借势,习惯“单打独斗”,关起门来搞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地方教育资源丰富,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依托。自去年以来,该军分区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模式,广泛开展“走访烈士后人”活动,收集整理先辈战史故事,汇编英雄故事集作为学习教材;联合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上饶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清单》,借助上饶集中营、铅山石塘新四军整编旧址、怀玉山方志敏清贫园等7处红色场馆和景点,探索“延伸课堂、开放共学”融合抓教方法路子,打造一地一专题、一点一课堂,方便军分区各级各类人员进行“点单式”学习,打造覆盖全员、辐射周边的教育课堂。
思路一变天地宽。放眼赣北大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外新风劲吹:信州区人武部协调市委党校和上饶师范学院建立思政课专家库,定期进军营为干部、文职人员和专武干部送上“文化大餐”;广信区深度整合辖区华坛山党史馆、沙洲红军街等多处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推出三条“红廉文化”走读线路;上饶干休所定期邀请法律、消防、医疗等专业人才进所上门开展辅导授课,并搭建线上课堂组织老干部在线学习,让受众走近教育、教育走进受众。
“方志敏同志,您看到了吗?这盛世如您所愿,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前不久,该军分区围绕“弘扬廉洁文化、铸就忠诚军魂”这一主题邀请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可爱的中国”宣讲团走进军营宣讲,当宣讲团成员读完这封“跨越时空的回信”后,台下官兵无不热泪盈眶。“为了可爱的中国,方志敏烈士不为名利所动,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也丝毫不为所动,这种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该军分区文职人员孙诚超深有感触地说。
打破教育壁垒,释放教育红利。如今,利用军地“资源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该军分区的常态做法。
从严抓教——
从“见缝插针”到“刚性落实”
“党委抓教育不能简单看上了多少课、记了多少笔记、写了多少教案,而是要看是否入脑入心、能否引领行动,真正把抓教管教责任落到实处……”新年伊始,上饶军分区召开党委议教会,对过去一年各级党委管思想、抓教育情况进行总结复盘,并研究压实新年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举措。会上,各级党委议教不深不透、教育内容活动安排过多、教育时间随意调换、抓教育重痕迹轻实效等多个问题被列入限期整改事项。
“出现这类杂乱顽症,根本原因是党委没有统筹好、责任没压实。”该军分区领导在抓教实践中感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软指标”,不能“见缝插针”式安排教育,必须明确其要求,立起从严抓教“硬标尺”。
基于这一认识,该军分区着眼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下篇文章”,在严格落实党委议教、思想形势分析、教育准备会等制度的同时,建立常委主导、分片包干、逐级落实的教育督导机制,修订完善党委理论学习制度,制订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手册,从管理职责、内容步骤、组织方式、检查评估等8个方面作出硬性规范,重点突出党委议教管教、政治机关抓教查教、纪检部门督教促教等制度落实,逐级明确教学职责,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教学质量有保证;同时在各团级单位建立教育联系点、设立教育联络员,定期反馈教育落实情况,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并联合地方有关部门采取军地讲评、上门听课、随听随考等方式共同抓好教育落实,让教育的“软环节”有了“硬标准”。
“有了制度抓手,开展教育更加务实高效。”该军分区机关人员说,无论是日常监督遇到困难,还是军地协作出现障碍,解决起来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前不久,机关几名官兵休假返回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参加教育补课,既强化了大家的主动性自觉性、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效果。
教育课堂蓄能,训练场上见效。记者在该市民兵训练基地看到了新年新气象,参训人员个个精神抖擞、动作规范,高昂的士气和斗志赢得在场人员啧啧称赞,教育的功能作用正在演训场上得到充分彰显。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