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南国丛林戍边关——探访广西大新县德天国防民兵哨所

来源:《中国民兵》 作者:张志攀 段 宁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5-01-13 23:20:53

山岭郁郁葱葱,归春河奔流而来。元旦前夕,记者一行驱车前往广西边境小镇——大新县硕龙镇,探访驻守中越边境线上的德天国防民兵哨所。虽已入冬寒意渐浓,但节日氛围愈发浓烈。沿途边民家家户户悬挂国旗,德天跨国瀑布景区张灯结彩,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德天国防民兵哨所位于归春河畔,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国瀑布——德天跨国大瀑布就坐落在哨所防区。一进哨所,就看见哨长李仁辉正组织哨员们整理巡逻装具,为下午的边境巡逻做准备。见记者一行到来,李哨长热情地迎上前握手,带着我们边参观边介绍哨所历史。德天国防民兵哨所始建于1978年,最初的营房是就地取材用石头砌成的,不通水电,喝水全靠哨员轮流到界河去挑,后来哨所纳入广西边海防建设规划,哨所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除战备需要的功能库房外,学习室、健身房、娱乐室等现在也已一应俱全。

在哨所荣誉室,记者看到橱窗和墙上摆挂着各类证书、牌匾、奖状。“哨所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5次,3人荣立二等功,26人荣立三等功……”李哨长告诉记者,荣誉的取得源于一代代哨员“平时就是战时,哨位就是战位,执勤就是战斗”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也是他作为第17任哨长上任时老哨长交给他的“传家宝”,他一直牢牢记在心间。记者看到,观察室内设备齐全、摆放井然有序,个人房间干净整洁、被子“棱角分明”;周工作计划表上,元旦和春节假期巡逻执勤频率较平时有所增加,还有一次军警民联合应急演练。

午饭后,记者跟随哨员踏上巡逻路。穿行在深山密林中,很快就出了一头汗水,李哨长笑着说:“现在的巡逻路可比以前好多了!中越边境地区大多属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丛林茂密,以前巡逻路都是山路,每到雨季地上满是泥泞,山上还时不时会落下滚石,短短一公里路都要走上1个多小时。”李哨长告诉记者,“‘大石山,路难行,三步就要停一停’,就是当年巡逻时的真实写照。”随着近年来国家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巡逻执勤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曾经的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大部分路段可以机动通行。

836号界碑位于德天跨国瀑布景区,巡逻分队到达时门口游客已排起了长队。李哨长感慨地说:“由于836号界碑的特殊地理位置,导致这里的哨卡成了网红打卡点,无言的界碑见证了中越两国的历史变迁……”记者看到身旁的游客纷纷上前与界碑合影留念,而民兵巡逻分队成为人们心目中另一道靓丽“风景线”,不少游客啧啧称赞:“在边境线上看到他们巡逻,心中满满的安全感。”

“赵天祥,你来为界碑描红。”为了加强哨所执勤力量,大新县人武部去年底为哨所补充了一批新哨员,退役军人赵天祥就是其中一员,而为界碑描红则是每名新哨员必经的仪式。仔细擦拭界碑后,赵天祥接过哨长递过来的毛笔,小心翼翼地蘸上红漆,一笔一划地描了起来。赵天祥坦言,当兵时也经历过很多仪式,但他仍难掩第一次为界碑描红的激动之情,“真切感受到‘中国’两个字的分量有多重!”

说起巡逻中的“寻常事”,李哨长如数家珍。每年4到6月份雨季,天气潮湿闷热,经常遇到蛇虫鼠蚁。有一次,一名哨员开路时不小心一镰刀劈到了马蜂窝,结果几名队友被蜇了,回到哨所大伙看着彼此的“胖脸”笑开了怀,巡逻的疲惫也随之一笑而散。“哨所生活单调,巡逻也辛苦,但看到身后的万家灯火,就觉得一切都值得。”李哨长告诉记者,近年来,哨所多次参与拆除违规设施、打击偷渡等行动,每一次任务过程都有危险,但他们从未有过退却。

返回途中,一路上都有边民与民兵巡逻分队热情地打招呼。多年来,哨所在完成边境线观察、执勤和警戒任务之余,经常到驻地老百姓家帮忙砍甘蔗、收玉米,农忙时节更像忙自家农活一样干得热火朝天;逢年过节,边民也自发前来看望慰问,和哨员一起过节,哨员与边民也早已结下了深厚情谊。

回到哨所时,已是日落西山。“日月所至,皆是平安祥和;一山一水,尽显使命担当。”陪同采访的崇左军分区机关人员感慨道。四十多年来,德天国防民兵哨所一代代哨员自觉扛起戍边卫国的使命,把守护边境安宁视为至高无上的责任,用青春和热血筑起了一条坚不可摧的钢铁边防线。

德天国防民兵哨所民兵在边境巡逻执勤。

德天国防民兵哨所组织新入队哨员在哨所荣誉室内宣誓。

哨长李仁辉(左三)利用训练间隙与新入队哨员谈心交心。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