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济水之源的一面旗帜—— 记河南省济源市留庄英雄民兵营

来源:《中国民兵》 作者:孔 冰 赵 磊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5-01-13 23:20:53

冬来太行山,沙场点兵忙。

河南省济源市黄河滩头,硝烟弥漫、浊浪翻滚。一场以黄河某重要水利枢纽遭“敌”袭击为背景的民兵支前演训如火如荼:天上无人机盘旋侦察,水上冲锋舟破浪前进,地面医疗救护等课目次第展开……这是被称为“济水之源”的济源市在纪念“留庄英雄民兵营”命名60周年时,多域多向组织系列演训活动的一组镜头。

留庄英雄民兵营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民兵队伍。抗日烽火中,他们架起“葫芦舟”,摆开地雷阵,守护两个重要黄河渡口并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攻不破的“河防堡垒”。1964年,留庄民兵营被原中共中央中南局、原武汉军区授予“英雄民兵营”荣誉称号。几十年来,该营民兵发扬坚韧不拔、艰苦奋斗、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演训场上勇扛红旗、保障行动主动担当、救灾一线冲锋在前、助民为民甘作奉献,为新时代英雄民兵营再添新彩。

留庄英雄民兵营组织民兵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先接思想再接枪”,红色基因永相传

上世纪60年代,一部以济源市留庄英雄民兵营和该营民兵战斗英雄薛平华祖孙三代传枪接枪故事为原型的电影《传枪记》火遍全国,当时电影中主人公“先接思想再接枪”的这句话也随之流传大江南北,并点燃了无数民兵练兵备战的激情。

英雄的热土育我成长,烈火锻造钢铁脊梁……时值该营授称60周年之际,去年他们特意组织了一场老民兵向新民兵授枪仪式。“传枪!”一声令下,民兵营10名老民兵向新入队的民兵郑重“传枪”,并勉励他们传承光荣传统,争当奋进新时代的后备先锋。“我们既接老民兵手中的枪,更接老前辈心中的‘枪’!”在射击、投弹等课目比武中夺冠的青年民兵段鹏飞代表全体民兵庄严承诺:“请前辈放心,我们一定不负重托,既接好枪多添光彩,也传好枪作好榜样!”

“枪听咱的话,咱听党的话。”段鹏飞话音刚落,全国劳动模范、现任民兵营教导员李东风接过话茬:“60年来,咱们留庄英雄民兵营之所以‘红旗不倒、钢枪不锈、锋刃不卷’,根子就在于听党话、跟党走!”

“红色新留庄,扬帆新时代”、“牢记民兵使命,履行国防义务”……漫步在留庄村的街巷,各种横幅、标语不时映入眼帘。为传承好红色基因,民兵营组织整理并编纂了10余册100余万字的史料书籍,还协同国内多家电影制片厂和剧团编排及拍摄了《传枪记》等舞台剧或专题片,在追忆留庄民兵浴血抗战的光荣历史中激发了青年民兵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精神。

夏日炎炎,留庄村一个不起眼的农家小院里,一群新入队民兵面前,头发花白的老民兵薛京文手持“葫芦舟”模型,声情并茂地讲述当年留庄“葫芦队”护送部队强渡黄河、开辟豫西战场的故事,同时他还让在场人员现地进行绑“葫芦舟”和造石雷等体验,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大家深受教育。

这个农家小院,是薛京文的父亲薛平华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从2015年开始,薛平华的家人筹建起了家庭党史教育展馆,三间不大的平房里密密麻麻摆满了文献资料和历史实物,略显斑驳的“葫芦舟”和已经泛黄的老照片、旧报纸,以及各个时期的奖章和奖牌,生动再现了留庄民兵营和薛平华的英雄事迹。近十年来,他们先后挖掘、整理相关史料400余件,出版发行5本书籍,协助拍摄5部影视作品讲英雄故事、展民兵风采。在薛平华的重孙女薛诗琪的作文里,太爷爷薛平华的战斗故事是最常见的素材。“父辈们抛洒热血铸就的革命精神不能忘,红色传统不能丢。”微风吹过,薛京文饱含深情的话在新一代民兵心中时时回响。

留庄英雄民兵营老民兵向该营民兵讲述当年老前辈们驾乘“葫芦舟”渡河作战的事迹。

留庄英雄民兵营举行新老民兵交接枪仪式。

留庄英雄民兵营组织民兵参与驻地抗洪救灾。

“腰系葫芦肩荷枪”,应战应急扛红旗

留庄英雄民兵营应战而生,为战而备。在革命战争年代,留庄及周边多个村在上级领导下联防抗敌,先后配合主力部队或单独作战400余次,涌现出薛平华、李传玉等一大批民兵战斗英雄。当时,黄河北岸杜年庄、留庄等8个村成立了联保联防抗日组织“杜八联”,由他们创造的联防战与地雷战、地道战等一起被列为中国民兵的经典战法。“手拨河水脚蹬浪,腰系葫芦肩荷枪。纵横驰骋黄河上,惊涛骇浪任飞翔。”这首名为《强渡黄河赞》的诗,是陈赓当年专为授予“杜八联”民兵葫芦队锦旗时所题。

时代在变,留庄民兵骨子里的尚武情结、精武意识始终没变。新年伊始,寒风凛冽、冰雪刺骨、天空如洗,数架无人机时而盘旋、时而俯冲、时而拉升;操场上杀声震天,留庄英雄民兵营的民兵精神抖擞,正在进行单兵战术、战场救护、野战帐篷搭设等课目训练……这是记者近日采访时看到的该营民兵训练时的场景。济源市人武部领导感慨道:“应战应急始终是留庄民兵想得最多、抓得最紧的工作。”

在留庄英雄民兵营营部,悬挂了几十年的民兵营分布结构图被重组后的新图所替代。营长刁鹏介绍说,他们按照业务相通、资源互补的原则,压减普通民兵数量、增设新质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保障机制,并蹚开了“1+N”联合训练的新路子。曾在某作战部队服役12年的战士段鹏飞,退伍后毅然选择加入了留庄英雄民兵营,他自豪地告诉记者,该营连续多年被上级表彰为“民兵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在这里当民兵参加训练好像还是跟过去当兵时一个样,让他找到了重回军营的感觉。

济源境内王屋、蟒河山水秀美,但山火水患时常发生,防火防汛等应急任务繁重。该民兵营始终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探索出民兵“联防战”新训法,遇有山火“迷彩绿”与“火焰蓝”相互配合,分域分组实施灭火救灾;抗洪抢险中无人机与冲锋舟上下呼应,天上地下展开立体作战。近年来,该民兵营先后参加山林救火、抗洪抢险等应急行动10余次,次次完成任务出色,被誉为“陆上如猛虎、水上似蛟龙”的后备尖兵。

“新乡城区发生内涝,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急需救援人员及装备。”2021年7月,当从新闻上得知河南省新乡市多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时,民兵营教导员李东风心急如焚,主动向上级请缨参加支援救灾行动,得到批准后他火速集结救援队伍携带冲锋舟、橡皮艇和救生衣等赶赴灾情严重的新乡市牧野区参与紧急救援。救援现场,民兵们冲在一线连续奋战4天3夜,他们一趟又一趟穿梭在洪水里,即使双脚泡得肿胀且多人受伤,救援也一刻未曾停止。此次行动,留庄英雄民兵营先后转移各类人员700多人次、装卸生活物资160多吨,其过硬的作风和战斗力赢得广泛好评。

留庄英雄民兵营组织民兵进行盾牌操训练。

留庄英雄民兵营组织民兵进行水上作业训练。

“一手锄头一手枪”,助民为民谱新篇

“民兵亦兵亦民,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服务群众的排头兵。”民兵营教导员李东风告诉记者,可别小看这群民兵,他们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人人都有几把“刷子”。目前,该民兵营80%以上的民兵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先后涌现出一大批致富能手,在他们的带动下留庄已跨入了济源农村发展的先进行列。

上世纪90年代,留庄民兵抓住建设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时机,购置40余台大型机械、70余台载重汽车,以民兵为骨干创建工程机械运输公司,既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又锻炼培养了民兵队伍。

留庄村紧邻黄河,曾经有一段时间黄河岸边有大面积滩涂地因没有开发而荒芜。于是,留庄民兵率先站了出来,集中力量平滩造地、改良沙土,发展规模种植、推动绿色发展。随着机械的轰鸣声,沉睡已久的荒滩被唤醒。一时间,整个村庄一片沸腾,遍地是“迷彩绿”、到处有红队旗。在民兵的带动下,外出务工者纷纷返乡、进城居住者回家创业,方圆百里的种植户也前来投资兴业,昔日滩涂地摇身一变成为瓜果之乡、高产粮仓。去年,民兵翟虎臣一家承包了滩涂地改良种植薄皮核桃,如今已发展成为千亩优质薄皮核桃基地。

“来来来!咱们一起和歼击机合个影,这可是咱们国家制造的第一代战机。”在留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前,游客纷纷与退役的歼-5战斗机拍照留念。据民兵营教导员李东风介绍,这些年,村里依托“留庄英雄民兵营”纪念馆和薛平华党史家庭展馆,积极打造“红色+生态农业”、“红色+休闲康养”、“红色+研学”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同时配合开发民宿、小吃街、农家乐、红色文化体验等项目,带动了旅游产业链各节点业态共同繁荣,留庄越来越美了、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了,留庄民兵营的牌子也越来越响亮了。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