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湖北军地联合推进民兵训练基地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王晓明 郑会兵 何武涛 责任编辑:黄敏
2023-01-05 07:25:36

湖北军地联合推进民兵训练基地转型升级

携手建基地 训练增效益

■王晓明 郑会兵 中国国防报记者 何武涛

2022年12月27日,湖北省来凤县委召开议军会。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议军会在一个小山村举行,议题只有一个:民兵训练基地转型升级。

当天一早,来凤县委“一班人”在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李伟带领下,冒着风雪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位于湘鄂川三省交界处的百福司镇兴安村。20世纪50年代,当地河东管理区民兵连曾在这里围剿空降特务,故事被编成连环画册《深山歼敌》。常委们蹚泥泞、钻密林,体验当年民兵的战斗生活;观看近年来民兵遂行抗洪抢险、疫情防控等任务的视频,随后就县民兵训练基地转型升级建设方案展开讨论。

年终岁尾,湖北各地纷纷召开议军会。议军会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国防和经济社会建设展开,而推动民兵训练基地转型升级,成为热议的话题。

湖北省军区广泛组织民兵开展基地化训练。白宗强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强军地战略规划统筹、政策制度衔接、资源要素共享。”民兵训练基地,是省军区系统形成、提高支援保障打赢能力的重要依托。湖北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副局长张晓宁告诉记者,随着民兵调整改革深化,新质力量占比逐年增加,专业化、实战化训练对民兵训练基地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由于经费和管理力量不足,全省只有不到四成县级民兵训练基地正常运转,功能囿于保障一般基础性训练,而且不少基地仅限于每年民兵军事训练和预征青年役前教育时使用,一年有近半时间闲置。与此同时,近年来,驻军部队、消防救援力量等单位都提出了训练场地需求,地方政府在用地和经费保障上压力较大。“家家生火,不如集聚发展!”荆门军分区首先“试水”,以军地融合建、管、训、用、保推动民兵训练基地转型升级。

集约高效融合建。他们统筹军地可用训练资源、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土地和经费保障能力,合理确定功能、规模和点位,采用单建、合建、套建等多种方式,形成以市级基地为主体、县级基地为补充的“1+N”整体布局。经过充分论证,荆门市明确,距城区较远的沙洋县、钟祥市、京山市建设县级基地,城区附近县(区)依托市基地完成训练任务,不再另建基地。在专业训练场建设上,他们不搞一线平推,而是围绕区域定位、任务类型、行业优势统筹设计,使相邻的基地互为补充、互相支撑。如在钟祥市建设抗震救灾专业训练场,在京山市建设灭火救灾专业训练场,在沙洋县建设抗洪抢险专业训练场。

聚优资源融合训。他们共享军地资源,在优先保障民兵军事训练和预征青年役前教育训练基础上,按照“综合性、满负荷”要求,将辖区国防动员专业队伍、地方应急力量训练,以及国防教育、学生军训、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拓展训练等统一纳入基地使用计划,最大限度发挥基地综合使用效益。

军地合力融合管。建立部队牵头、政府为主体的融合管理模式,明确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处长、人武部军事科科长担任基地第一主任,负责宏观把控和基地运行管理,另由政府部门选派专职人员成立基地管理机构进行具体管理。比如荆门市在人社部门专设基地编制机构,市基地为正科级、县级基地为副科级,明确人员编制,按照“人事代理”模式,采取带编进岗和人事招聘等方式增配人员。

区分类别融合保。他们将民兵训练基地维修、管理和教学人员工资等日常运行费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统一保障,建立专兼聘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过硬的教练员队伍,采取上级配发、军事机关自购、地方政府采购相结合方式补充训练装备器材。军地通用装备器材,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由应急管理部门统筹保障。民兵共同基础课目一般消耗性训练器材,由军分区(人武部)负责请领、采购、补充,所需经费纳入民兵事业费保障;专业训练装备(器材),由参训单位采取自购、预征预储等方式保障。地方单位及驻军部队在基地组训所需专业装备器材,由参训单位按现有保障渠道落实。

正规程序融合用。该省明确,基地使用由军事机关统筹安排,年初由军地使用单位向基地提报需求,基地依据承训能力,分析汇总训练需求,按照“军地共用、军事优先”原则,制订年度使用计划。他们还设计研发“民兵训练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训练时间、场地、教练员等训练资源在用状态可视化,按照年度训练计划和临机计划,实时掌握和分配空闲资源。针对不同参训对象和训练要求,提供1至5天的组合式“训练套餐”,按照优先等级,完成自动排课,提供“个性化”训练保障,有效降低基地“空置率”。

寒风刺骨,沙场火热。新年伊始,湖北省军区各级闻令而动走上训练场。记者驱车辗转荆楚大地发现,随着各地民兵训练基地建设紧锣密鼓推进,新一轮军事训练热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