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人才培养“西工大现象”:军民协同创新的科技拥军标杆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赵珍、班凯、樊文迪 发布:2021-10-16 07:11:50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南昌起义”那抹红

■张懿萱

张懿萱摄

江西省南昌市繁华的中山路上,静静矗立着一座灰色楼房。1927年8月1日的子夜,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标志。

而今,在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实践训练中心,陈列着一件精巧的建筑模型,它长44厘米、宽36厘米、高44厘米,外观呈银灰色,兼具秀美灵动与雄浑刚毅之风。

4月初,当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的庄宇璇和同学们准备亲手制作一座“南昌起义指挥部”模型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团队成员没有一人参观过现场。

他们通过整理图片资料和查阅历史文献,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反复论证旧址模型结构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我们改了几次方案,最后决定剖切建筑,保证正立面与整体和谐的同时可以展示内部,并且可以在切面挡板上发挥想象,加入我们自己的设计语言。”庄宇璇说,“我们认为看历史应‘剖’着看,从时代背景了解事件,周围的黑暗环境就是那抹红色惊艳的原因。”

对这件模型,参观者普遍给予好评,认为它凝结着制作团队对那段历史的敬意,也展示了西工大学子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

厚植爱国拥军情怀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万小朋

徐西军,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生,在新疆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工作;

夏克强,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生,在西部地区从事卫星测控工作;

邢建军、尹东,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生,在火箭军部队任职。

每当看到一串串自觉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我校毕业生名字,我们总是不由得眼睛一热、心头一热。

201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调研组到西北工业大学调研时,将我校大批毕业生在航空、航天、航海等国防科技领域的突出表现称为人才培养的“西工大现象”。

思考和总结人才培养“西工大现象”的精神内涵,可以用“愿意去、留得住、干得好”9个字概括:许多毕业生不图名、不图利,愿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脚踏实地,实干担当,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他们有韧劲、不畏难,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精益求精,不断突破,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成绩。

人才培养“西工大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是国家战略需求、学校精神文化和人才培养定位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核心是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塑造。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西工大始终坚持听党指挥跟党走,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体现的是面对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时挺身而出、舍我其谁的价值选择,也正是这种价值选择奠定了人才培养“西工大现象”形成的基础。

长期以来的办学实践孕育了西工大“公诚勇毅”的校训、“三实一新”的校风和“五个以”的办学理念。“公诚勇毅”就是公为天下、报效祖国,诚实守信、襟怀坦荡,勇猛精进、敢为人先,毅然果决、坚韧不拔;“三实一新”就是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五个以”就是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

进入新时代,西北工业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伴随不同时期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西工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但始终把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的价值塑造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厚植爱国拥军情怀。

1 2 3 4

责任编辑:姬彩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