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解读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占元村的“精神家谱”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魏联军 李振兴 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0-10-19 08:09:11

太行山麓传唱英雄赞歌

——解读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占元村的“精神家谱”

█中国国防报记者 魏联军 通讯员 李振兴

【孙占元小传】

孙占元(1925年-1952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三弓水村人,1946年2月参军,曾参加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先后5次立功。

1952年10月14日,孙占元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群峰秀拔、峭壁险峻、飞瀑流泉。

这里是八百里太行东麓,红旗渠的故乡,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的出生地。

拂去历史尘埃,足迹依稀可辨。74年前的山村小道上,家境贫寒、父母双亡的孙占元从这里参军,那双荷锄的肩膀扛上了钢枪。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志愿军45师135团3营7连2排排长孙占元带领突击排反击597.9高地2号阵地时,双腿被敌炮弹炸断。他忍着伤痛,掩护战友炸毁敌人3个火力点,用缴获的两挺机枪,一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多人。当子弹打光,敌人涌上阵地,孙占元拉响最后一枚手榴弹,滚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从此,三弓水村失去一位优秀儿郎,但在他们的精神家园里,多了一座永恒的丰碑。1953年,孙占元的家乡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三弓水村改名为占元村。

860.6米,597.9米,分别是占元村和上甘岭的海拔高度,也是孙占元生与死的坐标。

村里乡亲说,孙占元比这两个地方高得多!

国庆前夕,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镇直机关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到孙占元烈士故居纪念馆缅怀先烈。张库银摄

“先祭英雄后祭祖宗,是俺村的民俗;缅怀英烈、尊崇英雄,是俺村的‘村规’。”占元村原党支部书记孙软锁告诉记者,每年清明节前后,村里的乡亲都会到孙占元的雕像前,放一盘自制的面点,献一束采摘的花草。

英雄只解沙场死,后人不应忘英雄。

多年来,占元村党支部始终坚信一条:孙占元没留下后代,但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如果不保护好、弘扬好,就是数典忘祖。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和影响下,全村人都这么想也这么做。

2000年夏天,孙占元家留存下来的两间石头房倒塌。听说村委会计划修缮旧居,乡亲们争先恐后当义工。

2014年,村里自筹资金建设孙占元纪念广场,经费缺口不小。一筹莫展之际,全村乡亲纷纷自发捐款。80岁的五保户琚七妞,平常省吃俭用,听说给孙占元塑像缺钱,走几里山路送来200元钱。看到老人家打开包了5层的布包,拿出全是5元、1元甚至几角的零钱时,在场的人感动得直抹眼泪。

1946年初,孙占元参军时对乡亲们说:“等我打完仗,和大伙儿一块引水、栽树、修出山的路。”英雄遗志,后人继承。如今,占元村修起了12公里的“英雄路”,打了3眼“思源井”,绿化了1.8万亩荒山。该村还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利用山水和人文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线路。该村2017年摘掉了贫困帽子,2018年1月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

“红色家风”出生产力。上世纪60年代修红旗渠时,上工前,林州的父老乡亲都会喊这样的口号:“男人争学孙占元,女人要当刘胡兰。”几十年来,占元村有新兵入伍、民兵入队,青年入党、学生入团,都要到孙占元旧居前宣誓。该村先后有90多名青年参军入伍,多次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村”。

“‘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绝不离开自己的岗位。’这种精神激励了我们一代代后人。我们家从1965年至今,先后有7人参军,现在还有3人在部队服役。作为英雄后人,不管在哪个岗位上我们都应该积极作贡献。”孙占元的侄子孙广英说。

几年前,该村的李鹏鹏听说孙占元生前所在部队来林州征兵,主动申请到该部服役。李鹏鹏说:“英雄后人到英雄部队,光荣!”

曾有媒体记者来占元村采访后说:“岁月可以风化坚硬的太行山石头,但精神却不会被雨打风吹去。烈士在这里‘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