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独特战地文化:岩石与烈焰的交响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郭振建责任编辑:杨红
2016-03-11 04:07

战地文化点燃英雄血性

■陈可非

战地文化伴随我军的诞生而兴起。回想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飘扬在战场上空的红色标语、战斗口号以及《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等战斗乐章,召唤无数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血战到底,成为刺向敌人心脏的锋利匕首。从一定程度上说,战地文化是战斗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地文化砥砺战斗精神、催生战斗力。火箭军作为“核心力量”“战略支撑”“安全基石”,始终在岩石与烈焰的凝成中经受随时准备打仗的严峻考验。岗位就是战位、阵地就是战场,决定着战地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蕴含在官兵一日生活、战备执勤、训练演习的全过程,是磨砺精神锋刃、培育战斗勇气的有效平台,是催生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重要法宝。大山再深也阻挡不了战略导弹部队瞄准未来战场的目光。战地文化始终是火箭军官兵磨砺意志和鼓舞士气的重要支撑,诸如“活着拼命干,死了也合算;埋在青山头,顶住原子弹”“我无名国有名,以我无名铸就国之威名”等镌刻在导弹阵地上,薪火相传,流淌在官兵心灵深处,成为鼓荡血性豪情的精神力量。在重大演训场上,战车轰鸣、箭在弦上、引而待发,以“砺剑之梦”“砺剑之子”为主题的战地文化,如同火焰一般炽热,驱使一次次战略导弹发射打出最佳精度。当探访一支享誉全军的“百发百中导弹旅”的战斗力生成秘诀时,官兵异口同声:贪生怕死莫当导弹兵,不想打仗莫进发射营,贪图享受莫做导弹人。这些话生动反映出战地文化的力量所在。

火箭军的战地文化源于岩石与烈焰,基层官兵既是文化主体创造者又是文化涵养的对象。在阵地上,一尊尊由官兵打造的石雕被命名为“火焰”“剑魂”“问天”;在坑道旁,一排排木刻、石碑上镌刻着“忠诚”“血性”“打赢”;在战车上,一个个鲜艳的“五星”闪耀着发射成功的荣光;在擎天巨石上,雕刻着为之奉献了青春热血的官兵姓名……这些富有创意的战地文化景观,引领一茬茬火箭军官兵踏着英雄足迹,奏响新的胜利凯歌。

伴随改革强军的铿锵步伐,战地文化必须不断擂响战之鼙鼓,在传承优良传统中不断创新,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方式给战地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新活力,使其成为生动诠释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重要载体,成为激发官兵强军报国的精神底蕴,为官兵投身强军实践提供不竭动力。

(《解放军报》2016年03月11日 09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