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抱有着牺牲的信念,用意志战胜,我们还是要继续执行我们的任务。请问一下刘教授,我们中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任务从1990年开始,累计派兵3.1万人,中国为什么要 付出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其中呢?
刘群:1990年派出五名,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和整个综合国力发展特别快,我特别意识到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我们对世界的责任越来越大,一方面我们有能力做出贡献。包括我们的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越来越高,这是一方面。
第二一点也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利益,随着改革开放以后,超过一万亿,每年出国的有1.3亿多人。在海外人员和和几百万的工人,包括在南苏丹这个地区,中石油投资和运营了很多石油区块。但是我要提示一点,其实是保护了世界人民的利益,客观上对我们周边的利益形成了保卫工作。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刚才李班长也说了对我们军队和国防的建设是大大拉动,从个人来讲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刚才李班长讲了你作为一个联合国维和人员,不管是工兵分队还是步兵分队,去之前我们要有严格的筛选和考核。我作为观察员的时候到维和地区重新培训,几个月考核,掌握很多技能,包括个人的军事技能,也包括协调和沟通的全方位技能。因为还要担任着情报按任务,对个人能力也是一个拓展。这方面来讲,我们国家多年没有打仗,我们做了很多的演习和模拟训练,联合国的维和部队步兵分队,接近实战化的训练,其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经验,也可以和其他国家学习经验,促进我们军队国际化水平。从这几个方面来讲,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主持人:我们26年来投入了这么多,中国的维和工作有哪些进步?
吕德胜:其中一个我们的维和人员的数量,最初第一次派出五名军事观察员。现在同时执行的维和军事人员八千多,任务区也在扩展,最多的时候同时向11个联合维和任务区派出人员,人员种类也扩展。最初是观察员,后面有军官,再后面有医疗分队、马里警卫分队,南苏丹派出的是步兵营。最近向苏丹派出140人的直升机分队。背后还有一些变化,比如我们成立了国防部组建了维和中心,主要承担一个培训和国际交流的作用。我们颁布了维和条例,是法制化的一个东西。
这么多年从人员冲突到训练,再到任务区以后的管理指导,包括发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我们都形成比较规范和成熟的做法。
主持人:感谢各位网友的留言,李磊、杨树朋来自于杨根思部队,他们把这种精神带给全世界,他们身体力行的告诉身边所有人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其实不管是在什么年代,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号召和平、向往和平是每一个人的希望。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生活的更好,也是为了告慰那些捍卫和平,伸张正义而牺牲的英灵。
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嘉宾的做客,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