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记者:灵车马上就要出发了,灵车将开往两位英雄生前所在的不独陆军第河南许昌。这一段路程将会是一段充满泪水的,总许昌下了高速到驻地。知道今天是两位英雄回家的日子,有上万名的烈士陵园。
主持人:刚刚的迎接仪式庄严肃穆,让我们每一个人非常心痛,七个多月。他们看到了太多的厮杀和战乱,听到了太多的苦寒和求救,今天他们终于回家了。永远有一群头戴蓝色贝雷帽在南苏丹武装全程参与该事件的报道工作,接下来我们镜头切换到现场。
主持人:现在站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解放军报中国军网的罗记者,您介绍一下。
罗记者:工作组7月13日从北京出发,抵达乌干达是当地时间7月14日早上7点,工作组八天时间,最初的计划是直飞朱巴,由于当时朱巴的枪声没有停止,还是冲突事件,我们在朱巴临近看望、慰问伤员,指导部队加强安全防卫,协调处理伤员和伤亡人员善后事宜。我们总共大概是完成这些任务。
记者:您刚才说到有八天的时间,在这八天时间里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跟我们分享一些。
罗记者:太多了,我从业这些年,穿上军装这些年没有走上真正的战场,这次采访不一样,这次不是演习,也不是其他的活动,这次是真正的上了战场。从登上专机的那一刻看到给每位工作组成员准备的防弹衣以及到南苏丹朱巴降落以后听到枪声和路边盖着白盖子的,印象深刻。驻南苏丹维和步兵营他们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李磊、杨树朋是烈士,剩下的每个人都是英雄。
我举三个战友的眼泪的瞬间,我在和姚道祥对话的时候,他向我讲述遇袭当天的经过。当讲到他看见杨树朋受了重伤去救他的时候,他已经抽泣的说不出话来。姚道祥说班长你救我,你别说话,我是你战友能不救你吗?再也说不出话来了,我永远忘不了他当时满脸泪水的样子。
还有我们步兵营是负责整个营区的安全,这次中国维和营、印度营、尼泊尔营、埃塞尔营等等的力量都归他指挥,顶的力量非常大。从7月8日开始我能看的出来他的表情,几乎是没睡过觉的,眼里全部是血丝。王营长说从朱巴营区走的时候说珍重,那个时候就如泉涌。我跟他握手,我们俩就说了一个保重,希望回国见,其他的我就赶紧松手,因为我不想看到这位指挥官流泪的样子。
还有一位是一连连长(王真)主要牺牲的战士主要是一连,(王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还在哨位上守着没有离开。第二天早上回到医院等来的却是噩耗,当时9点24分杨树朋治疗无效,不幸牺牲。走进来的时候,王营长还没有流眼泪,但就是看见了战友的牺牲以后,他整个人就失控了,就像一个无助孩子的那样哭,谁都劝不住,周围很多人都劝不住。他让我很敬佩的是,大概5分钟以后他自己把泪水擦干,自己转身默默的走了。我忘不了那个时候的背影,自己走回去换好装,拿好枪,这次采访当中我天天就在感动中,有很多细节,7月8日南苏丹发生武装冲突,那个时候大概是晚上6点30分左右,全都到了岗位,可以说从那天开始到今天我们的战士,因为武装冲突以后,补剂的路线切断了,水源只能保障每天吃一顿饭,能不用的水都没有了。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听明白,这也就是说李磊、杨树朋两位烈士牺牲时,他们都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
前线记者:我们从罗记者的讲述里,您跟王营长握手的时候说一声珍重回国见,这句话有千斤重,很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最简单和最朴素的愿望,谢谢您,这两天辛苦了,回去以后好好休息。
刚才罗记者接受我们的采访,眼中一直饱含泪水,他是强忍着给我们回顾过去的八天。所有人只有一个愿望,所有在国际维和战场上的战友们一定要平平安安。
好了,主持人,现场的情况就是这样。
主持人:感谢前方记者给我们带来的报道,我们也能感受到罗记者对两位战友的敬意。我想问一下李班长,像两位战士这样优秀的维和官兵要经过什么样的选拔标准?
李班长:接到维和任务以后是申请,连队推荐,进行考核,包括政治审查,理论考核,分为维和常识和交战规则,联合国宪法等等,包括熟悉基本的英语、当地的阿拉伯语,包括军事考核,又有很多考核的课目。体能、技能、专业等等。作为一个合格的维和军人,首先要有一个鉴定的政治信仰,要有军事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才能达到一个合格的维和军人的水平,发扬我们大国的风范,为国争光。
主持人:我们官兵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挑选出来的精兵干将,南苏丹独立是2011年,可以说是最年轻的国家,这些年他们国家的战乱不断,这次的冲突爆发是国庆节前一天,战乱的爆发有什么联系呢?
刘群:这个问题提的特别好,很多网友在提这个问题,因为7月9日南苏丹国家独立了,总统也基尔也准备发表讲话。我觉得这个事情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一下,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偶然性是从2015年8月双方已经达成了协议,解决南苏丹冲突的决议。这个决议出台以后大家比较乐观,今年4月份马沙尔副总统回到朱巴,双方在商谈建立团结民族政府的构想。
这个事件发生的时候,正好马沙尔和基尔在总统府商谈,总统府外面响起了枪声。好像不可思议,事后两位都出来声明这个事情我们不知道,呼吁双方停火,但是这个事情持续了很多天,造成了很多伤亡,这是我们看到的。但是实际上有它的必然性,更深刻的原因是有深刻的经济和其他部族之间的矛盾在起作用,在某一层面双方之间都没有消气,还憋着一股劲要取得更大的优势。
这个事情发生之前7月份已经有苗头了,因为马沙带领一千多人,带着轻武装进驻到城内。但是双方军人在接触过程中紧张的情绪在酝酿,也发生了一些摩擦。8号这种冲突实际上是一个导火索,把这个冲突引发出来。背后更深刻的原因是因为南苏丹这个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石油,马沙尔这一派的想获得更大的收益,和总统谈判中取得更好的地位。代表政府的一方在协调过程中没有处理好矛盾,这个矛盾没有解决,背后的利益问题没有解决,矛盾是一直存在的。
所以我们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在履行维和任务和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到政治、经济、外交各个方面,它是一个综合的国际协调过程,维和非常重要,但是维和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在联合国宪章和准则中都有一些规定。我们的维和有三个原则,第一个要双方自愿,受到他们的邀请我们是劝驾者。第二个你要保证公立公正的特点,第三个是保障伤亡最低。
主持人:问一下李记者全球四个大洲部署15个维和团,您觉得为什么非洲的维和任务这么艰巨呢?
吕德胜::更多不是为了防止国家之间的战争,是为了防止派别的武装冲突。我们大家知道历史上西方很多国家在非洲建立了很多殖民地,他们在瓜分殖民地的时候,采取了一种非常简单的经纬划界的办法。所以我们现在看地图,非洲国家的很多国界线横平竖直,所以当地就有了对于教派、部落的认同很多时候是高于对国家的认同。
这个时候教派的冲突因为争夺水源地和石油资源的时候,非常容易爆发冲突。
主持人: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想请问一下李班长营区的情况。
李班长:应联合国的要求保持一个网络情报实时共享,我们在达尔富尔超级营地,每一个大的联合国营区外围的防护墙之间每隔一公里有一个哨兵,这是由外围联合国步兵营担任的。在大的围墙里面有各个小院子,首先外围有铁丝网,里面是很厚的防护墙,里面有高压电网,再往里有固态监控,形成我们的外部保护安全,这是营区内部的安全防护。
大家关心的是出去路上和施工单位,首先我们有自己的警卫力量和装甲车,能自己保护自己的部队。如果是长途行径,或者是比较危险的地段,会协调当地联合保卫保障安全。
主持人:不管在咱们的驻地还是作战途中都有保卫,但是有没有一些让您难忘的生死瞬间呢?
李班长:有,我们在苏丹某地区进行探测找准的时候,当时遇见了政府军和一些派兵在我们途中进行双方的交火,我们也是迅速下车,修建工事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这张照片是我们2011年飞机炸弹在我们营区周围轰炸。具体原因我们也不清楚。这是我们和尼日利亚的保护部队,炸死了两位老百姓,一匹马和一只狗的后腿。
我当时两条腿一直在抖,但是我想想我出来的目的是干什么,给自己加油、鼓劲,想想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我们站起来继续进行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