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逝世后,“全民党”“全民国家”“全民军队”思潮泛滥,党对军队的领导地位被降低。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所谓“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幌子下,把坚持共产党领导视为“政治垄断”,要“坚决加以摒弃”。
1990年10月,《苏联共产党组织在苏联武装部队中的工作条例》规定:“苏联共产党组织及其机构不得干预行政人员和军事指挥机关的工作。”一些“持不同政见者”则乘机渗入部队,进行“民主化”以及军队“非党化”“国家化”的宣传煽动,有的甚至叫嚷,“撤销工厂、军队、部队的党委”。他们上蹿下跳,拉帮结派,宣扬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丑化污蔑苏共。
面对“自由派”分裂军队的行径,苏共特别是军中党组织并没有采取坚决有效的反击措施,反而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加以附和。
“8·19”事件是苏共部分高层为维护苏维埃制度而采取的最后一次自我拯救行动。但在危急关头,苏军军事首脑退缩,军队高层变节,任务部队倒戈,最终导致挽救行动失败。
1991年8月20日,按计划将签署苏联新联盟条约。苏联据此将实行政治的多元化和共和国的主权化,演变成一个由各共和国自愿联合组成的“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苏联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将名存实亡。
正如“8·19”事件的发起者之一——前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所言:“我们理解这意味着苏联将消灭。8月18日,我们离默默屈服并接受苏联解体的事实还剩下两天。根据宪法、我们的信仰和我们的公民义务,使我们不得不捍卫符合宪法的制度。”
8月19日,以苏联副总统、总理、国防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内务部长等为代表的苏共领导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接受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权力,在苏联部分地区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决定对苏共内部反对派采取行动,以此挽救社会主义苏联濒临解体的命运。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囊括了除戈尔巴乔夫之外的党政军工农等各个方面的首脑,本来是有能力控制全国局势的。8月18日凌晨,国防部长亚佐夫下令部队开进莫斯科,并随时准备进攻议会大厦,逮捕叶利钦等极端分子。苏军进入高度战备状态,先后调动了10余万兵力,部分部队开进莫斯科。
事实上,苏共此时已经失去对部队的控制。秘密命令下达后,指挥员行动优柔寡断,缺乏魄力,各部队互不协调,甚至相互指责,“自由派”将领更是制造各种借口拖延时间。时针已指向凌晨1点,离进攻议会大厦只剩两小时,部队却仍未到达指定地点,有的干脆临阵退缩,致使进攻无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