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旧链接>>正文

特战队的体训之道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本报记者柴华  特约记者 张殿杰 陶连鹏责任编辑:遥远2014-05-25 11:29

 

“只有达到极限,才能突破极限!”

“在我们部队,高昆并不算是‘特例’,他的特别之处在于苦练中转变成长速度之快,却不在于苦练中挑战自身极限之难。”政治委员解少圣告诉记者,在这个时刻想着“明天走上战场,你准备好了吗?”的集体,一直有着“与别人一样就是落后”的信念,每一个官兵都立志成为一名“攻如锥、守如钉”的特种兵,在训练中没有恪守的标准,只有不断超越的对手和突破的极限。

对此,该特种部队“最牛国防生”、2009年“安德鲁·波依德”国际特种兵竞赛参赛队员、一等功臣魏法祥深有感触。“作为担负特殊使命的特战尖兵,军事素养最有说服力,在这里没实力就没地位。”

2007年大学毕业后来到该特种部队,魏法祥先干的是无人机专业,体能训练相对轻松,后来到某侦察分队去当排长。但到宿舍的第一天,按常规他这个排长应该睡在下铺,可宿舍里只剩一张上铺空着,下铺的老兵坐在床边丝毫没有挪窝的意思,班长站在一旁也没吭声。魏法祥知道,是自己在军事训练的“副班长”位置决定了他的床铺位置。魏法祥没有言语,只是把行李扔上了上铺。

自此,魏法祥开始进行系统训练。每天完成蛙跳、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各100个,每周至少完成3次负重20公斤5公里跑。几个月后,他成为军区侦察兵比武集训队员。有一天集训后回到宿舍,他发现自己的铺盖被换到了下铺,原本那位下铺的老兵直搓着手和他说着“不好意思”。

正是这种“靠实力说话”的氛围,让该特种部队一直处于一种“比学赶超”的高昂训练状态,激励大家去“人人找对手,时时超对手”。为了提高400米障碍成绩,新兵们会在中午休息时用旗子来“抢占”训练场地。上等兵杨杰为了不拖大家后腿,咬紧牙关开展“3331”加餐: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做300个俯卧撑、300个仰卧起坐、300个深蹲起立,再加一个5公里,半年后他的成绩就达到全连上游水平。

特种兵就要有特种兵的样子。该特种部队官兵更多的是在挑战极限中寻找自己作为一名特种兵的存在感。为了爬绳速度更快一些,班长严培春通过俯卧撑、扩哑铃、推杠铃来增加自己胳膊和腹肌的力量,并在每个黎明的雾霭尚未散尽时就出现在训练场上,直到他抓过的绳子上能看到道道风干的血印,直到他一次次打破了抓绳攀登纪录,成为“全能攀登王”。

每次努力多攀爬1米,多跑1圈,多坚持5分钟,该特种部队官兵体能训练中每一次的“多一点”都是一番与自我的较量和比拼。此时,再听听魏法祥口中“只有达到极限,才能突破极限!”这句貌似充满悖论的话语,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身体的承受力,取决于精神的承受力!”

尽管年纪轻轻就在国际特种兵比武中夺冠,荣立一等功,但在魏法祥和其他特种兵心目中,该特种部队那4位英雄人物之于他们犹如偶像般存在。

1998年和队友首次代表全军参加“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取得8个第一的“陆地猛虎”葛克军,2001年参加过《冲出亚马逊》的故事发生地、委内瑞拉“猎人学校”学习,由于成绩突出头像被永远刻在学校荣誉墙上的“全能猎手”刘晓东,2002年经历过土耳其SAT特勤队魔鬼式训练的“水中蛟龙”吴海燕,还有同时征战过“爱尔纳·突击”和参加过SAT训练的“三栖能手”张秀光。正是这4位偶像级人物,秉承着祖国至上、荣誉至上的信念,历经种种严苛残酷的考核和磨砺,把当时最先进的特种兵训练方法和作战技能带回来加以精心传授,促进了该特种部队一代代特种兵的迅速成长。

谈起《冲出亚马逊》中展现出的残酷场景,如今已是副部队长的吴海燕轻松地说出“我们在SAT的训练比那个还要恐怖。”被教官把活青蛙塞进口中咽下去还能感觉到青蛙在胸腔中扑腾,被关在冰水没及脖子的水牢中4个小时骨头都要冻酥,被教官拎着后衣领拖到山脚下直到腰带和衣服全都磨烂,更别提教官随意打骂、几天几夜不让合眼等各种“非人”的训练方式,但“绝不能给祖国丢脸,给中国军人丢脸”的信念和意志,支撑着他们挺到了最后。

吴海燕后来明白,这种训练是高度模拟实战化下考验特种兵如何“在崩溃时还要保持理智的心态”,更多的是一种意志和心理的磨砺,体能上的潜力是随着心理承受力的加强一步步激发出来的。“身体的承受力取决于精神的承受力!但也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几名队员在国内训练时体能练得狠,底子打得牢,才能在那么惨烈的情况下最终坚持下来。”

1994年入伍的吴海燕是该特种部队第一批特种兵,当时完全没有经验可循,场地设备差,匍匐卧倒等训练只能在满是石块的地上进行,以至于后来摔进沙坑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种“幸福”。但多次集训的艰辛对他而言从不是一种痛苦,每一次为祖国、为军队奋战的经历都是一次荣耀,“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找到自我价值,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名真正的特种兵。”

这也是最让魏法祥们敬佩的地方。不论何时,这些“前辈”始终以保持随时被祖国召唤、随时出征的训练和精神状态要求着自己。

魏法祥清楚地记得,有一次集训,他在45分钟内做了666个仰卧起坐,腰带都给磨烂了,但要求严格的集训队长吴海燕依旧对他的成绩不满意,魏法祥也不敢松懈,因为相同的时间内,他见过吴海燕做到了1000个。

有这些战绩彪炳的“英雄偶像们”在精神上指引,在训练中鞭策,该特种部队的年轻官兵们怎么会不玩命地练?怎么会不涌现出“猎人1号”唐长春、“丛林旋风”张金涛、“狙击枪王”胡宪春、“全军学习成才标兵”吴志辉等一代代后起之秀、特战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