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伴随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大批新型步战车列装基层部队,正逐渐成长为未来战场上的拳头力量。
去年初,新型步战车列装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该旅官兵从零学起、刻苦钻研,把专业练到极致,铸就战场上能打仗、打胜仗的铁拳。
铁甲生辉,驰骋疆场。走进该旅,我们从那些普通的面孔上,不仅能看到新时代革命军人矢志打赢的决心,还能聆听到他们在强军征程上勇于奋进的铿锵足音。
请关注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铸就战场铁拳

啃“硬骨头”
初冬 ,一场红蓝对抗演习在科尔沁草原打响,双方激战正酣。千米之外,一辆新型轮式步战车内,中士宋伟强透过瞄准仪,紧紧盯着“敌目标”。眼看“敌目标”就要驶离射程区域,千钧一发之际,宋伟强按下发射键,一发炮弹呼啸而出,目标被炸开了花!
望着散去的硝烟,宋伟强长吐了一口气。入伍8年来,他一直围着火炮打转转。成天跟装备打交道,他早就摸清了这些“铁疙瘩”的脾气。
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后,宋伟强从某坦克团分流到该旅装甲步兵连。连长早就知道宋伟强是装备操作的“技术大拿”,在他报到时就对他说:“连队将配发新装备,射手这块阵地需要你……”从那天起,宋伟强经常抱着从机关找来的射手专业资料,铆在学习室里。
新装备到位不久,连队组织射手校炮。没承想,宋伟强的第一次实装操作就被泼了一盆冷水。填发第一发炮弹后,靶区人员检靶报告“炮弹偏离靶心”。宋伟强根据以往旧装备的操作经验,迅速调整瞄准点。正当他信心满满时,第二发炮弹再次脱靶。
第一次实装操作结束后,他主动向连队请缨,要求带队攻关,专啃训练中的“硬骨头”。几个月后,他带领团队摸索出了“快瞄精准训练法”“射击准备分步法”“故障牵引排除法”等射手训练方法。
去年8月,新装备配发不足一年,连队接到赴俄罗斯参加“东方-2018”战略演习实兵演练命令。那段时间,中俄战术协同演练在楚戈尔训练场展开。
演练正式开始那天,某高地北侧,几辆步战车的发动机发出了阵阵轰鸣声,进攻战斗已经打响,宋伟强突然发现火炮不能正常击发。向连长报告后,他钻到炮身下方检查,发现是供弹链失去支撑点,导致无法向炮箱内输送弹药。此时,他急得脑门上挂满了汗珠:如果这时到车外重新装填供弹链,无疑会耗损很多时间。宋伟强钻到火炮下方,用后背撑起供弹链,让炮弹顺利输送至炮膛里。当时车里携带弹药近百发,整个供弹链重达两百斤!
“车长,现在由你操作火炮,对预定敌工事进行射击。”听见宋伟强的声音,车长转移到射手位置。上膛、瞄准、击发,炮响靶落。
演习任务结束后,指挥部对连队的进攻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了表扬。此时,宋伟强已趴在车里,筋疲力尽。战友们问他,咋不知道找个东西顶一下?他笑笑说:“当时哪儿来得及想那么多,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耽误时间,不能给咱中国军人丢脸!”
印象
挺身而出
■指导员 庄新鹏
从坦克炮长转岗射击技师,他本色不改;从祖国北疆到楚戈尔训练场,他带头苦练;千钧一发之际,他甘愿以身为梯。宋伟强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士兵两个字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