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祖国检阅:布满弹孔的战旗陪我受阅

来源:中国之声国防时空作者:蒋龙、王帅 、陈立春、陈聪亮责任编辑:宋丽丽
2019-10-09 11:03

在今年国庆大阅兵中,受阅的空降兵战车方队的一辆战车内,珍藏着一面布满了381个弹孔的战旗,阅兵训练中,它始终陪伴激励着受阅官兵攻坚克难,迎接挑战;阅兵当天,当它跟随方队缓缓驶过天安门的那一刻,不仅讲述着中国空降兵历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也见证了这支部队的辉煌发展历程。

夜晚的阅兵训练场褪去了烈日的炙烤,显得清冷而静谧。晚上11点,夜训归来的受阅队员黄士祥戴上白手套,把“上甘岭特功八连”的第70面战旗认真整理铺展,郑重地致以军礼之后放入木质的珍品柜中,这是他每天都会坚持的小仪式。作为 “上甘岭特功八连”一班班长,这次受阅,黄士祥把这面承载着至高荣誉的战旗带在身边,每天陪着他和战车一同训练。

空降兵战车方队队员黄士祥:“这次阅兵,我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要把这面象征上甘岭精神的战旗带到自己的车长战位上,一起跟随战车驶过天安门接受检阅。这面战旗上有381个弹孔,都是在上甘岭战役中留下的。”

1952年11月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八连官兵将一面写着“英勇前进 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在那场举世闻名的战役中,八连官兵在缺水断粮情况下坚守坑道14昼夜,3次打光3次重建,最终歼敌1700余人,赢得了战役的胜利。那面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旗上,留下了381个弹孔,但屹立不倒。

从1931年组建起,每逢重大战役和重大任务,八连都会制作一面新的战旗,至今已有70面。

四级军士长刘玮是八连第42面战旗的护旗手。2008年汶川大地震,空降兵部队千里驰援灾区,八连的第42面战旗始终飘扬在最危险的地方。今年已经是刘玮第四次参加阅兵,尽管明年就达到服役上限,退役后的工作安置还是未知数,但听说方队急缺经验丰富的教员,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到阅兵场。

空降兵战车方队教练员刘玮:“战旗在哪里,我的阵地就在哪里。我是一名老队员,阅兵经验丰富,无论多苦多累,我都会带领队员们完成好阅兵任务,以优异的成绩为连队战旗争光添彩。”

与刘玮训练的课目不同,第三排面基准车驾驶员张松的任务是驾驶408战车,这台战车曾随张松执行过“和平使命-2014”联合军演。在那次演练中,张松和战车同机空降,成建制实兵空中进入、实装带弹空投,随队出征的第59面战旗见证了中国空降兵与世界强手同台竞技的风采。

空降兵战车方队队员张松:“在那次联演中,我们打着连队第59面战旗出征,在外国同行前展现了中国空降兵的过硬实力。这次阅兵训练,我们同样有信心实现“毫秒不差”的目标,为连队第70面战旗再添荣光。”

记者了解到,此次参阅的空降兵战车全部实施过重装空投“从天而降”,所有驾驶员也都具有重大演训任务经历。训练中,张松和战友们结合丰富的实战驾驶经验和技术,自主革新辅助训练器材,使方队之间的卡距误差不超过1厘米,精度提高近50倍。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注定是写进这支英雄部队史册的神圣时刻,为此,连队制作了属于这个神圣时刻的第70面战旗。

空降兵战车方队政委李天松:“八连70面战旗的故事是我们方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的鲜活素材,我们开展向战旗宣誓、在战旗上签名等一系列活动,就是要激励官兵“争当英雄传人、接受祖国检阅”,在阅兵场上展示空降兵官兵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作风形象。”

新时代,新风貌。在改革强军征程中,空降兵重构新型作战力量体系,战场立体机动、空地火力突击、快速支援保障等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联合作战中的一柄尖刀利刃。

空降兵战车将军领队邱火林:“这次阅兵,空降兵作为战略性力量和重要的突击力量,一并纳入联合作战模块与综合性的展示,这是空降兵独有的兵种特质所决定的。因为空降兵可以在各个战略方向,与各军兵种、在各个战场一体作战,是联合作战体系下的刀尖利刃。可以说,只要是一声令下,部队随时能够拉得出、降得下、打得赢,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使命和任务。”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