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46岁一级军士长顾汉春:技艺精湛的“凿岩大拿”

来源:解放军生活 作者:范文佳 王满洋 发布:2019-07-16 09:50:39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顾汉春,男,陕西汉中人,1973年8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7年7月入党,一级军士长,现为火箭军某旅二营机械连施工员。他,26年如一日,驾驭的是台车,依靠的是信仰,直面的是生死,扛起的是忠诚;始终秉持士兵本色,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级军士长的一级标准,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导弹工程兵的强军担当。

荣誉档案:

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被原第二炮兵表彰为优秀人才标兵、装备维修工作先进个人,被火箭军表彰为“十二五”装备工作先进个人、“十大砺剑尖兵”。今年初,被中央军委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标兵”。

精彩时刻:“台车钻王”一“战”成名

上世纪90年代,部队配发第一台凿岩台车,头一遭看到个头如此庞大的进口新装备,打惯了手风钻的老一辈工程兵只能望“洋”兴叹,只有看的份,谁也操作不了这个“洋家伙”……

这时,作为火箭军某旅第一批新型混凝土输送泵车操作手的顾汉春主动请缨:“现在是组织需要的时候,我是党员,我来开!”

身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顾汉春一头扎进学习的世界。短短几个月培训,他书不离身、笔不离手、问不离口,翻烂了6张原理图,记了2本厚厚的笔记,总算把“洋家伙”的构造原理、操作技能和一般故障维修技术吃懂弄通,成为该部队操作凿岩台车的“第一人”。

外学归来,顾汉春钻进坑道,急不可待地操作着“洋家伙”稳稳伸出钻杆,对着岩石凿下了自己凿岩生涯的第一个钻孔,实现从混凝土输送泵车操作手到凿岩台车操作手的华丽转身。

引进凿岩台车之前,手风钻受制于其半机械半手动性能,施工效率低下、钻孔精度一般,导致爆破质量不高,造成坑道拱形面的石头龇牙咧嘴、凹凸错乱,从而影响后续施工。熟练驾驭凿岩台车之后,顾汉春便开始琢磨怎么用“金刚钻”干好“瓷器活”,改变以往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

可台车大臂要比钻杆直径粗五六倍,紧贴着坑道岩壁径直钻取周边孔,容易损坏台车大臂,损失不可估量。顾汉春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攻克这个难题。然而,岩壁成180度周边孔,似乎又根本不可能,爆破质量提升似乎更不可能。

然而,顾汉春却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一边与同行探讨试验,一边打电话向教员“求援”。当得知钻杆存在韧性,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能够有效抵消大臂与钻杆直径的落差,他突然一下子开了窍。经过多次推演试验,顾汉春向营队提出了贴壁式凿岩的想法,以提升周边孔凿钻质量。

“贴壁式凿岩法”第一次实施就取得成功,实现了凿岩施工梦寐以求的光爆效果。由此产生“蝴蝶效应”,坑道掘扩错台、超欠挖难控制等难题迎刃而解,施工质量和效益成倍提升。如今,这一凿岩方法还在施工中广泛应用。从此,顾汉春一“战”成名。

军旅格言:

人生道路千万条,当个好兵第一条,但信仰坚定才能当好兵;台车钻杆与岩石的较量,是硬碰硬的活,技术过硬才能造就最硬钻杆!

拿手绝活:技艺精湛的“凿岩大拿”

北国春季,乍暖还寒。火箭军某旅某工区组织装备操作技能比武,比武开始前,顾汉春操纵着凿岩台车向在场官兵展示了精湛的凿岩技术。

走进比武现场,只见顾汉春操纵着凿岩台车一脸从容,台车的3根钻杆,如人的手臂般同时向不同方向伸展。事前,顾汉春在现场挑选了一名战士在台车前的空地上,用白灰随意画了3个核桃大小的标点,作为凿岩基点。

驾驶室内,顾汉春边点头、边起身,双眼盯着3个白色的标点,心分三用,双手娴熟地扳动操作杆,推、拉、摇……台车长长的“手臂”像长了眼睛似地迅速散开,然后缓缓弯曲,抬臂、延伸、调整……“咔、咔、咔”,3声闷响过后,只见3根五六米长的台车钻杆精准地落在白色标点上……

这种指哪儿打哪儿的本领,看得在场官兵惊喜连连,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据该工区领导介绍,操作三臂凿岩台车一般都需要3个人同时操作才能完成,而顾汉春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

作为一名凿岩台车车长,顾汉春如同刀尖上的舞者,身怀“金刚钻”的他时常游走在生死边缘。他说:“钻杆与岩石打交道,是硬碰硬的活,必须技术过硬,才能造就最硬钻杆!”

某工程施工期间,突遭横向断裂带,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大面积塌方。几波专家勘察后一致认为危险系数过大,坑道可能要报废。此时,要挽救这条坑道,必须立即派出人员上去处置险情。顾汉春当即向指挥长表态:“人在阵地在,我上!”他毅然驾驶台车上了作业面,完成支护任务,成功突破塌方段。

个人愿景:

当兵26年了,我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操纵着心爱的凿岩台车,自始至终地打一条漂亮的坑道。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责任编辑:宋丽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