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雾霭沉沉,一支突击小组在山岭中悄然前行,若隐若现。
行军途中,弯多路陡,队员们越山丘、穿丛林,刚经历长途奔袭又遭遇小股“敌特”袭扰……这是第73集团军某旅“尖刀集训队”的训练剪影。和平年代,他们锤炼过硬本领,砥砺胜战锋芒,无愧新时代尖刀传人。正如队歌歌词中所唱的那样:我们是光荣的尖刀勇士,无所畏惧……
宝剑锋从磨砺出。想要成为战场上那把克敌制胜的利刃,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请关注《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精 准
闽中腹地,弯多路陡。在赶往某目标点时,一道近乎垂直、深度约30米的断崖陡然出现在队员们面前。队长陈勋永当即定下决心:“所有队员依次通过索降越过断崖。”
前路风险未知,在场却没有一名队员提出质疑,和陈勋永一样,大家都无比坚信脚下的这条路就是通往终点的必经之处。
让大伙放心的不是别人,正是四级军士长、导航员代小伟。从沉着冷静的狙击手到精准无误的导航员,无论何时,代小伟都犹如一把幽灵利刃,即便在黑夜中也能一招制敌,直击要害。
从军十余载,代小伟先后多次参加“猎人集训”和“狙击手集训”。此次“尖刀集训队”中,他也是年纪最大的一个。用他的话说:“战场上不分年龄,把技能练到极致才是王道。”
对代小伟来说,定向越野一度是他最大的“拦路虎”。密密麻麻的等高线、错综复杂的山川河流,让这个训练场上生龙活虎的硬汉看了直喊“头疼”。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代小伟做足了功课。分析地形,小到一棵树、一块石头,他都不肯放过;图上量算,各个重要点位的距离、坡度他都要精准测量;日常训练,他以各种着装、地形、天气等参数为背景,记录采集多种情况下的行军数据,确保做到“时间到、步数到、距离到”。
在一次定向越野训练中,一个看似简单的“三岔路口”令不少导航员折戟。
原来,许多战士通过图上测量发现,山路比另外一条路要近2公里左右,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但代小伟却偏偏多了个“心眼”。他细心观察比对,发现由于山路长期无人走动,原来地图上存在的道路慢慢消失,图上道路可能与现地并不匹配。
反复斟酌后,代小伟决定绕路走。结果正如他所料想的那样,许多队员上山后就发现路没了,只能原地返回或另辟蹊径,最终代小伟成为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导航员。
平时训练的“精”锻造了战场上的“准”。连贯考核的第二个夜晚,队员们的食物早已消耗殆尽,大家又饿又乏。
“距离下个点位还有2公里,预计凌晨一点到达,到那就有补给。”代小伟深深吸了口气,给大家鼓劲。他仔细看了看表盘,目光如炬,凭借着头灯发出的微弱光线,引领着小队在黑暗中继续前行……
心声
一击制敌,干脆利落
■代小伟
准,意味着什么?对我而言,准意味着效率,意味着我能在同样的时间内消灭更多的敌人,意味着我能使用更少的时间完成相同的任务。一击制敌,干脆利落,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