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事论坛丨撬动战争形态衍变的新支点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郭一伦 马 权 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2-06-21 06:47:07

撬动战争形态衍变的新支点

——透析现代战场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新走势

■郭一伦 马 权

编者按

当前,智能时代大幕正徐徐拉开,伴随着以无人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武器平台的大量应用,无人作战正突破传统观念的窠臼,逐渐走向战争舞台中央。在人工智能、载荷技术等推动下,“人—机”结合程度持续加深,开始摆脱“人在回路”的状态,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成为战场运用的新景观。值得注意的是,在作战理论和新技术的持续牵引下,协同样式、指挥模式创新步伐加快,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正成为撬动战争形态衍变的新支点。

战场编组模式趋向灵活一体化

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改写了现代战场的编组模式,以有人平台带领无人平台形成的一体化作战编组,为战术配置和作战协同提供了更多选择,通过有人/无人分工协作,可实现优势互补,取得“优+强”的作战效果。

根据平台间的通信控制链路、自主匹配技术状态的不同,有人/无人平台协同作战可划分为后方控制的无人信息支援直传、有限控制下的有人/无人平台间互操作和有人/无人全态控制的一体编组三种。

面对未来智能化战场环境,大量智能化、无人化武器装备的运用将重塑战场作战力量体系。有人/无人作战力量根据需要灵活编组,可组合成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作战群体,可根据作战任务和战场态势,联动进行信息融合处理、任务规划与决策、指令分发以及编队行动等。据悉,目前英国正在推动开发“即插即用”的海上自主无人平台系统,可直接接入皇家海军的舰船,简化了自动化和无人操作过程;美国陆军将“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加入到无人系统的实战化试验中,以探索建立紧密的有人/无人协作关系,验证相关的战术、技术和程序创新等。

随着武器装备的智能化、自主化水平不断提高,未来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编组模式会更随机、更高效,根据作战任务、环境以及对手的不同,自主、灵活、弹性的“人机编组”“机机编组”将成为作战力量的主体。

战场态势感知趋向共享“云”端

快速准确的战场态势感知既是现代战争制胜的基础,更是实现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的关键。

未来战场态势瞬息万变、错综复杂,对于目标信息的探测和感知,对于冗余信息的融合处理、转化和即时分发要求更高。当前备受关注的战争“云”系统是对早期“战术云”概念和认知的深化,它强调在“云”系统的覆盖下,全域空间内的作战资源、战场情况要汇入同一体系,来自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作战空间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的信息在统一的框架下进行融合验证,从而实现了海量信息的高度融合。为了能在未来战场实现“云”端漫步,各军事强国纷纷创新作战理论、加速实验验证,大量无人平台凭借感知优势承担起探路先锋角色,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成为“云”体系支撑下的典型作战模式,正推动着战场面貌的刷新迭代。2020年11月,法国空客公司展示了未来空战系统的“空战云”效果视频,有人/无人飞机之间通过“空战云”相互链接,所有作战域实现了全域无缝协同作战;此外,为推进苏-57与S-70“猎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据悉俄罗斯正在试验为苏-57配备AI辅助系统,以实现网络中心指挥系统的“云”集成,届时苏-57有九成以上的任务将可自动完成。

未来基于“云”端网络的智能化作战体系,有人/无人作战单元通过网络的“黏合”作用,链接成一个互联互通的一体化信息感知体系,每一个作战单元依托容量庞大的“云”端系统,可获取更大的数据共享权,可快速形成战场信息的精准态势图,从而提高决策控制与军事行动的灵活、自主能力。

战场作战指挥趋向自主分布式

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以分散部署、融合一体的形式呈现出分布式作战的精彩图景。实现有人/无人平台分布式作战的支撑手段是“分布式”指挥控制。为抢占主动权,着眼形成整体联动的作战效能,依据战场态势和任务需要,世界军事强国都在加速构建有人/无人协同的分布式指挥模式。

与传统指挥不同,分布式作战指挥强调将计算、信息和决策等功能分解,分派成小型无人平台可处理的简单子问题,从而充分发挥无人智能化自主决策的能动性,有效降低有人平台在指挥控制上的信息负载,使其能够专注于更高级别的任务控制,从而实现对全局问题的优化求解。分布式指挥还能有效提升有人/无人作战体系的鲁棒性,体系中任一节点遭到毁坏将不会对其他节点产生影响,进而增强有人/无人编队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在分布式作战中,有人平台既可以一对一指挥单个无人平台,也可同时对多个无人平台实现有效指控。据悉,英国皇家空军通过一架经过改装的“狂风”战斗轰炸机,曾指挥3架BAC-111无人机对地面移动目标实施攻击;俄军开展的有人/无人机协同验证,不仅实现了“1+1”“1+2”有人/无人协同的独立编组作战,而且瞄准有人3机中队或12机大队探寻形成分布式作战能力。

未来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将在更广域的范围展开,电子战、传感器、战争管理等关键任务将分散置于有人或无人平台上,有人/无人平台通过自主、快速、实时的网络链接,可相互分享、共同协商任务分配,从而实现了作战行动的同步协调。

战场作战效应趋向规模集群化

无人平台按照自主控制等级,可分为非自主、单机自主、多机自主和集群自主,集群作战标志着无人作战的高级阶段。无人平台集群作战的出现,使战争样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给未来战争增加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集群攻击思想,源自昆虫群落行为研究中的集群理论。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无人平台由于成本低廉、作战灵活,形成规模化作战是必然趋势。通过智能自主化的算法、信息交互和共享技术,无人平台的集群攻击行动更加井然有序,就像自然界中蜂群、鱼群、蚁群行动时那样,个体间能够相互形成正影响,自主进行行动编队、任务规划、力量分组、协作打击等。当前,无人机“蜂群”作战是规模集群化发展的典型代表,“蜂群”作战可充分发挥平台数量优势,从而有效扩大防御纵深,提高战场控制能力。据悉,2020年9月,阿塞拜疆曾运用6架无人机,在24小时内即让亚美尼亚一个坦克步兵团丧失战斗力,初步展现出无人集群规模化作战的威力。随着无人平台自主能力的提高,有人平台可根据战场态势对协同的无人平台进行动态赋权,届时无人平台亦可采用自主的分布式协商机制进行决策,从而形成有人/无人协同下的集群作战,形成优势互补的系统战斗力。

集群作战虽然通常强调小而众,但其本质却在于谋求高效协同,相应的技术理念可推广应用于大型无人作战平台,使得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样式更加丰富。利用集群规模效应,可大幅增加杀伤链路上可选择的平台节点,增强协同体系的韧性、弹性和应激性,在作战中日益呈现出能判断、有选择、会变通的智能特征。

战场保障效费趋向低成本耐消耗

有人/无人机新型作战模式,因低成本耐消耗成为大国竞争时代保持空中优势的有效途径,代表着现代空战演变的趋势。

伴随着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的推广应用,现代战场保障也必将因无人平台的崛起发生革命性改变。在作战保障上,不仅有人平台可充当无人平台的携载母体,无人平台自身也可以多种方式完成战场投放和回收,从而降低受地理环境、天气条件、配套设施等保障因素的限制。2021年3月,美空军XQ-58A首次完成了机内武器舱释放微型无人机的试验;2021年8月,俄罗斯宣布进行“闪电”无人侦察机在现役战斗机上完成发射与回收试验。在装备生产上,最新的3D打印技术正在使即时快速生产无人平台成为可能,此举在极大降低装备损耗成本的同时,可有效提升装备再生能力和速度。据悉,美空军研究显示,有人/无人机智能协同作战完成战术侦察任务所需的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了10%,识别和上报高价值目标的数量增加15%,提供给指挥官的关键信息增加了30%,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所具备的巨大潜能将大大提升体系作战效能。

有研究表明,如不考虑飞行员的生理限制和生命保障,相似功能的无人战机费用不仅可以节省六成以上,而且能实现翻倍的能力效果。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就是在通过减少“有人”增加“无人”、通过不断创新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样式,探索人的决策优势与无人平台效能的最佳契合点,以更经济的成本、实现最佳最快最安全的作战效果。

(作者单位:空军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