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渴望建立真正的战功”
——对话第八十三集团军某旅“红一连”指导员郑纪文
■陶 然 解放军报记者 周 远
最近两年,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连队指导员郑纪文被评为陆军第四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人们这样评价“红一连”:新时代立功创模活动的一面旗帜。请看记者对郑纪文的专访。
问:连队取得这么多荣誉,有什么秘诀吗?
答:我们连是诞生于秋收起义的红军连队,开创了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革命战争年代,连队参加了300余场战役战斗,屡屡进攻当主力、阻击当前卫。可以说,争创荣誉、争立军功早已成为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连大力开展新时代立功创模活动,树立起这样一种观念:荣誉不是凭资格等来的,也不是评比时争来的,而是靠奋力拼搏、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官兵们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创先争优氛围非常浓厚。
我们连有一项沿用数十年的制度——月评6名优秀共产党员。表面上看,大家争的是这项荣誉,其实争的是在学习上、训练上、工作上、生活上、打仗上的模范带头。一句话,就是看谁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
问:听说有一次你们把“庆功会”开成了“揭短会”?
答:是的。我们连队有句话:不在荣誉旗下沾沾自喜,为连旗再添新风采;不在“红菜盘”前坐享美味,为连队再立新功劳;不在功劳簿上酣然入睡,为连史再谱新篇章。前不久,旅里组织“红一连”集体一等功授牌仪式,有些战士开始飘飘然,建议好好庆祝庆祝。党支部否决了这个建议,及时组织官兵开展“面对荣誉怎么看、保持先进怎么办”讨论,查摆差距和不足,为新年度连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让大家明白:辉煌属于过去,每一项荣誉都是新的起点。
问:前段时间,《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出台,对官兵有什么触动?
答:我们第一时间组织官兵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展开“学习红一连、批评红一连、超越红一连”活动,引导大家进一步练强基层建设内功、练硬备战打仗本领。全连官兵深受鼓舞,纷纷表示尽管连队获得了很多荣誉,但与革命先辈的卓越功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渴望建立真正的战功。
奋飞强军征途
■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副部队长 袁 伟
我小时候最喜欢英雄人物、最爱听战斗故事,并立志长大后从军报国。2005年,我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军旅最初的日子平淡无奇,真正激励我勇攀高峰的是大国重器的横空出世。那年,我从电视上见证歼-15战机首次在辽宁舰上降落,脑海里突然冒出飞舰载机的念头。当“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来我部招收舰载机飞行员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记得戴明盟当时问我:“知不知道飞舰载机风险很大?”我语气坚定地回答:“知道,但就是想飞,做梦都想上航母!”
就这样,2015年,我如愿加入“飞鲨”战队。我知道,这是新时代提供的人生机遇,也是强军事业搭建的广阔舞台。
当时,我和张超都是“插班生”。为尽快赶进度,我俩把一天当成两天用,模拟飞行和实装飞行均超过正常值的3倍,仅用6个月就追上了同班的战友。
然而,一次陆基模拟着舰训练,张超却不幸倒下了,倒在了离梦想最近的地方……战友的英逝让我悲痛不已,也让我深深懂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2017年,在一次训练中,我驾驶歼-15飞机突遇空中撞鸟特情。电光火石间,经过上百次的准确操纵,我将“飞鲨”安全带了回来。
近年来,随着军事斗争准备深入推进,高难课目训练已成常态,我和战友们都保持着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状态,抓紧练就制胜本领。其间,我两次荣立一等功,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伟大时代对我们这个团队的褒奖。
站在航母甲板上眺望14°仰角,那正是舰载机飞行员放飞梦想的支点。我们惟有苦练精飞、向战奋飞,才能不负韶华、不负强军。
(王盟、解放军报记者钱晓虎整理)
建功国际赛场
■第80集团军某旅副连长 牛 明
作为第80集团军某旅一名基层指挥员,早在2013年,我就随队参加全军特种部队比武,取得伞降渗透课目第一名,荣立一等功。去年8月,我再次出征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登上领奖台,看着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支瞄准一流的军队,必须具有世界眼光;一名矢志打赢的军人,必须具备与各国强手一较高下的能力。“在全军比武中斩获桂冠,走出国门,我还能续写辉煌吗?”备战国际军事比赛的日子里,我不断给自己鼓劲。每天起床号还没吹响,我就早早来到训练场,练据枪稳度、练瞄准精度、练射击速度,有时在潮湿冰冷的地上,一趴就是好几个小时。到了晚上,我继续挑灯夜战,熟悉比赛规则,组织兵棋推演,研究制订训练方案,甚至精算到每一秒、每一步、每一发子弹。
出征的日子到了。在誓师大会上,我和战友们高举右拳庄严宣誓:为祖国争光,为军旗添彩,一定要比出中国军人的威风来!
比赛开始后,15个国家的参赛队员按照资格赛、个人赛、团体赛、对决4个阶段展开激烈角逐。
军旅无处不冲锋,建功就要在沙场。经过几天的奋力拼搏,我和战友们最终夺得“战术射手”项目应用射击比赛总评第二名。
“中国军人,好样的!”面对他国选手的称赞,我既自豪又有些遗憾—没拿到冠军,只能说明自己还不够优秀。
也正是这次出国比赛,使我有机会将自己置于世界军队的坐标系内,开阔了视野,看到了不足,也学习到外军很多先进训练理念。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在国际赛场上斩获金牌,将五星红旗升到最高处。
(王欣、解放军报特约记者王宁、记者宋子洵整理)
版式设计:方 汉、吴宗燕
技术支持:史 鑫、孙 浩、马睿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