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典》第二辑节选丨敬民篇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人民日报评论部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7-20 08:33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等文中引用

解读

对于他人的不幸和疾苦,人都会有同情之心。于为政者而言,这种心肠和情怀更不可缺少。习近平多次引用这句名言,强调要把人民的疾苦冷暖牵挂心中,为民情怀可见一斑。

习近平多次深情感慨,扶贫始终是他花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内容,几千万贫困人口始终是他心中的牵挂。从河北阜平到甘肃定西,从陕西梁家河到吉林延边,每一次他到地方考察,去困难群众家家访都是固定不变的内容。过去五年,我国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也是一项检验为民情感和执政价值的工作。只有拿出真情怀、真热忱,把困难群众的贫穷当作自己的痛楚,而不是仅仅把扶贫当成例行公事,我们才能真正义无反顾地向贫困宣战,也才能让帮扶成为“有尊严的帮扶”,让发展成为“有温度的发展”。

原典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刘向《说苑•政理》

释义

西汉经学家刘向在《说苑•政理》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周武王向姜太公询问治国之道,太公答道:“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接着,太公进一步阐述:“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为国:治理国家。遇:对待。

这段话应源自《太公六韬•文韬•国务》,是姜太公对周文王说的。太公原话为:“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刘向将“驭”字易为“遇”。

爱民是刘向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他在《新序•杂事一》中亦有阐述:“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主张治国者应像天地一样庇护包容他的子民,这就是成语“爱民如子”的由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