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伏龙芝学军事》第二节:“世上没有救世主”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郝智慧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4-20 10:23

20余万字留学日记;80余万字课堂笔记;近200幅珍贵图片。

解密俄罗斯战斗民族的军事传统、战略思维和民族性格。

探讨一流军队建设之道!

中国军网将陆续刊发《我在伏龙芝学军事》一书中的精彩章节,敬请关注与留言讨论!

第二节:“世上没有救世主”

公路两旁是一个个高大、明亮的广告牌和一些大小不一的建筑物。一路上, 萨沙很热情,告诉我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北京饭店。”我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车外,只见路边有一栋三四 楼层高的建筑,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在闪烁,上面有一个很大的“РЕСТОРАН ПЕКИН”的俄文字样。“莫斯科有一些中国人开办的餐厅、饭店,但从规模、 历史和影响上都无法与北京饭店相比,这里尽管价格挺高,但口味绝妙,是有地位有钱的俄罗斯人的最爱。”我们边看边听着萨沙的介绍。在国外见到与中国有关的东西,自然感到十分亲切。

“学院快到了,还有一站地。”萨沙提示着我们,“这是莫斯科内环大道。瞧, 右面的大楼是美国大使馆,左面是新阿尔巴特街,再往前就是俄罗斯外交部大楼和著名的“老阿尔巴特”步行文化街。”就在大家左右张望的时候,汽车在一个红绿灯处向右转了弯,没一会儿就进入一条胡同,在一栋楼前停了下来。

“目的地到了!这儿就是你们的家。”萨沙说。 就这样,我们从中国来到了俄罗斯,来到了世界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

八九个小时的工夫,我们生活的环境一下全变了。下午还听着总部首长“为国家争光”“为军队添彩”的鼓励,在机场与首长和战友们挥手告别,深夜就置身于一个全新、陌生的空间。一切都变得那么快,朦朦胧胧的,让人没有时间琢磨细想。

卸完行李,我们已是满身大汗,很想冲个澡,好好休息一下。于是,我们便问萨沙:“中国军官在这儿是怎么一个住法?”

伏龙芝军事学院办公教学主楼

“学院已经安排好了。”萨沙回答说,“除学员组长一人一套住房之外,其他军官两人一套(квартира)。” “两人一套?!”我们心想:俄方有没有搞错?这与我们出国前所听到的学院住房状况有不小的差距。可又一想,初来乍到也许不了解人家的情况,先看看再说,免得闹出什么笑话。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