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战争启示录1.2:大厦“将倾”,狂澜孰挽?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马建光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1-10 14:21

《叙利亚战争启示录》是俄罗斯军事问题研究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建光教授十余年学术积累的见证和结晶。马建光教授在书中以国际格局重构与战争形式变革为经纬,对俄罗斯这个昔日帝国的今日作为,进行了全方位的战略审视、历史剖析以及科技掂量和军事揣度。

一方面,本书把战争形势的演变放在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尤其是“混合战争”的出现与叙利亚复杂政治生态的关系;另一方面,本书又尝试解读战争对国际政治的微妙影响,阐释两者之间矛盾而统一的关系。

相信,每一位希望通过了解叙利亚问题的演变,把握全球大势和走向的人,或是有志于通过洞悉来自最新战场的经验,寻找振兴中国国防之借鉴的读者,都将徜徉于本书之中,开卷有益。

为了让更多朋友深入了解这场关系国际时局的战争,中国军网征得作者同意,将每日连载《叙利亚战争启示录》的一节内容,敬请关注。

第一章

“铁幕”下的突围

——俄罗斯“亮剑”叙利亚的战略考量

1.2大厦“将倾”,狂澜孰挽?

苏联解体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即运用“砸—抢—烧”三种手段,对俄罗斯进行政治上的全面攻击。

首先,采取惯用伎俩,借助无痕迹的舆论攻势将俄罗斯抹黑为好战、不友好的“野蛮民族”,蓄意对俄罗斯塑造的良好国际形象进行“打砸”。西方国家,抓住苏联刚解体不久,各方面政治立场尚不稳定的形势,趁机拉拢“波罗的海三国”等俄周边诸国,将其“抢”到北约阵营中,使之对俄反戈相向,极大地破坏和挤压了俄战略缓冲屏障,使得北约战车轻松开至俄罗斯家门口;在军事上,美国抢先在欧洲部署的以地中海、大西洋为一线的海基导弹防御系统,和以黑海、里海、高加索为一线的陆基导弹防御系统正逐步展开,已经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而对俄罗斯周边政局不稳的国家和地区,西方国家便采取就地“烧”的策略——广泛宣扬西方所谓的“民主”,推行“颜色革命”,乱局像多米诺骨牌一般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相继爆发,致使政局动荡,社会动乱不堪,对俄边境地区构成严重威胁。在西方国家如此的政治围堵挤压之下,俄罗斯逐渐陷入政治孤立的局面,战略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形势十分紧迫。

其次,叙利亚的未来与普京的大国复兴计划息息相关。相较于盟友和军事基地遍布中东大地的美国,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唯一盟友便是叙利亚。尽管俄叙历来关系较好,但由于双方之于里海问题上的大国雄心使得二者难以走到一起。而叙利亚与阿以、反恐以及库尔德民族问题等中东热点无不相关,所以从地缘角度,叙利亚一直被俄罗斯视为一颗“打入中东的楔子”。因此叙利亚之于俄罗斯,便如同以色列之于美国,叙利亚对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回顾一下美国在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的举动,便不难发现美国在中东的布局,是试图将俄罗斯的大国战略消灭于无声之中。危机爆发伊始,美国及中东逊尼派国家便意欲推翻什叶派的巴沙尔政权,进一步孤立有着“什叶派大本营”之称的伊朗,以对立之势对伊朗形成合围,加快伊朗政权的瓦解,颠覆中东地区现有格局,使得美国掌握中东的绝对话语权,俄罗斯的发展便将由此受制于北约的战略压迫与导弹防御系统的威胁。如果俄罗斯在叙利亚惨遭“滑铁卢”,其在中东的唯一支点也将失去,俄罗斯将失去南下印度洋的通道,还将面临西方世界的战略合围。

最后,叙利亚是俄罗斯遏制恐怖势力的立足点。短期来看,相比北约和美国,恐怖主义或许才是俄罗斯的最大威胁。因为前者对俄罗斯的敌意与关注是有限的,相比之下,解决俄罗斯境内的恐怖势力无疑更为紧迫。叙利亚内战中,就有一千余名来自车臣地区的极端分子在叙利亚汇集,其中部分人员在“伊斯兰国”军事高层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根据俄罗斯情报部门的评估,7万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中至少有5000人来自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同时,俄北高加索地区的一些恐怖组织,如“高加索酋长国”和“奥霍夫斯基地区组织”,作为俄境内有伊斯兰宗教极端背景的两个最著名的恐怖组织,都宣誓效忠“伊斯兰国”,而“伊斯兰国”也宣布北高加索为“该国”的“一部分”,随后宣布俄罗斯为敌人,并威胁要在车臣和高加索开战。经过叙利亚战火的淬炼,加之诸如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的极端组织和恐怖势力的援助,这些武装分子一旦回流,将对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导致车臣等地再度分裂,并将战火蔓延到整个北高加索乃至南伏尔加河沿岸地区。届时俄罗斯的处境将相当不妙。美国“选择”式反恐,导致其领导的国际反恐联盟打击“伊斯兰国”效率低下,俄罗斯不得不提出组建新国际反恐联盟的倡议。此举固然包含其他战略考量,但从事件发展来看,俄军“先发制人”,巩固“境外阵地”的意图也是明显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