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划破苍穹的毒针——美国“毒刺”单兵防空导弹史话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龚明 发布:2019-04-16 16:08:17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正在发射“毒刺”改进型的美军士兵,毒刺采用两级发动机,一级发射用发动机负责将导弹推出筒内然后分离,二级主发动机在远离发射手一段距离后才会点火,以保护发射手不被尾焰灼伤

“毒刺”的早期型号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就由英军进行了少量使用。而经过种种现代化升级的“毒刺”改,其单发命中率提升到了50%。但令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一群游击队员的手中,被玩出各种花样的毒刺,单发命中率居然达到了惊人的80-90%。

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后,阿富汗境内逐渐聚集了大量自称“圣战者”的反苏游击队,凭借阿富汗的地形特点,对苏军发起突袭。但苏军手中也拥有强大的航空兵力量,米-24武装直升机和苏-25攻击机能在阿富汗蜿蜒曲折的山谷中来去自如,只有高射机枪的“圣战者”们面对“雌鹿”的压倒性火力损失惨重。

早期美国中情局也尝试为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了一批英制的“吹管”单兵防空导弹,但这种导弹抗干扰能力太差,苏军战机上的干扰器能轻易让它们失掉准头。随着“毒刺”的到来,事情出现了转机。1986年底,CIA通过与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的合作,开始将第一批“毒刺”导弹送到了阿富汗游击队的手中,并由巴军情报人员为阿富汗游击队进行导弹使用培训。

对于的阿富汗游击队员来说,上课总是一种沉闷无聊的事情,不时就会开小差走神,对这种导弹不了解的阿富汗人,使用“毒刺”的热情也并不高。于是,CIA采用了“鼓励金”等措施,承诺打下一架苏军飞机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赏金,以及2枚补充的“毒刺”作为奖励。来了干劲的游击队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畏艰险爬上了悬崖峭壁,在苏军飞机出没的山顶附近设下埋伏,抓住机会就把导弹架在肩上,在瞄准器和红外探测器同时锁定敌机后,扣下扳机,导弹出筒,“毒刺”就奔着苏军战机去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声回响在山谷里的沉闷爆炸声。

看着迅速增加的飞机和直升机的损失,苏军很快意识到了不对劲。在对阿富汗游击队的攻击清剿行动中,苏军缴获了一部分“毒刺”,终于搞清楚明是什么武器在大量的击落低空飞行的战机。

苏军同时还发现,“毒刺”的抗干扰能力极强,先前使用的红外干扰器失去了作用。为此,苏军对遭受威胁最大的米-24进行了改装工作,主要就是在机身上方的废气排气管按照了红外抑制装置,通过冷却排出的废气温度来尽可能地降低直升机的红外特征,从而降低“毒刺”对米-24的追踪距离。

1 2 3 4

责任编辑:伍行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