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四届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俄罗斯首次在国外高调展示了铠甲-ME舰载弹炮一体近程防御系统,并表示该系统可以安装在排水量300吨以上的舰船上,能有效保护军舰免受导弹、战斗机等武器袭击。那么,什么是近防系统?弹炮一体系统与其他近防系统相比又有何优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水面舰艇是世界各国海上攻防作战的主要平台之一,担负着海上作战、对陆攻击和支援作战的重要使命,势必会遭到敌方各种武器的攻击。
近防系统,顾名思义,是指水面军舰防空的最后一道防线。一般来说,军舰的近防武器主要有近程防空导弹、火炮和弹炮一体系统3种。
近程防空导弹具有单发杀伤概率高、毁伤空域大等优点,但也存在近距离盲区大、成本高及数量较少,持续作战能力差等弱点,一旦被敌方干扰压制,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战效能。
火炮的近距离命中精度和毁伤概率高,系统反应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强,作战成本低廉,但拦截空域小、射程短,经常会出现鞭长莫及的尴尬局面。
为弥补军舰防空力量不足,充分利用有限的甲板空间,美俄等国家创新性地将近程防空导弹和小口径火炮安装在同一个底座上,共用一套雷达、光电对空探测系统和火控设备,舰载弹炮一体系统应运而生。
近程防空导弹“牵手”火炮,可充分发挥两种系统的各自优势,互为补充,总体作战效能得到有效提高。这种武器不但在射程上相互弥补,还能同时综合运用“精确命中”和“火网拦截”两种防空作战模式,对不同方向和高度来袭目标实施多层次拦截,具有一定的抗饱和攻击能力。
此外,由于导弹和火炮由同一部雷达提供目标指引,极大地改善了以往导弹、火炮各自配备导引雷达所造成的资源配置浪费,以及指挥协同的不便。
作战时,弹炮一体系统先发射防空导弹拦截远距离处的来袭目标,如果导弹没有命中,来袭目标继续进入火炮射程范围,在雷达的指挥下,火炮会对目标实施全方位的“火网拦截”。
移花接木珠联璧合
此次俄罗斯展出的铠甲-ME系统是陆基铠甲-S1弹炮一体系统的舰载型。与俄罗斯服役多年的卡什坦弹炮一体系统相比,铠甲-ME系统杀伤能力提高了2-3倍,导弹对目标的杀伤距离由10公里增加至20公里,高度由3公里增加至15公里。
铠甲-ME系统具备全天候和全天时作战能力,所有工作流程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操作人员只需负责监控。此外,该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实施弹、炮同时发射的近程防空武器,能拦截并摧毁包括隐身战斗机、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在内的空中来袭目标。
除俄罗斯外,欧美等国家也研制了各自的舰载弹炮一体系统,目前在役的主要有法国的萨摩斯系统、荷兰的守门员系统、美国的SeaVulcan系统等,此外还有多种弹炮一体系统正在研制中。
与俄罗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军舰上鲜少出现弹炮一体系统,军舰近防护卫仍然是已近不惑之年的密集阵火炮系统。
随着反舰导弹技术的提升,新型超声速甚至高超声速反舰导弹留给密集阵系统的拦截窗口时间越来越短。在短暂的拦截窗口时间内,如果不能让来袭导弹解体坠海或直接爆炸,被击伤的弹体会依靠惯性飞来击中军舰。
近年来,美国索性将火炮取消,在密集阵系统的基座上安装11联装拉姆旋转弹体防空导弹,组建成海拉姆系统。试验证明,海拉姆系统的杀伤破坏效果和拦截成功率明显超过了密集阵的20毫米弹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因海上来袭的空中目标大多是高速机动目标,对军舰而言,弹炮一体系统起着守门员的作用,容不得半点闪失。既然是2套系统的整合,那未来发展也应该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担负着外层防御职责的防空导弹射程越远,拦截目标爆炸后对己方军舰的损伤就越小。针对导弹装载数量有限的情况,选用小型导弹不失为上策。俄罗斯曾为销售给中东客户的铠甲系统换装过钉式微型防空导弹,一个导弹发射筒可装填4枚长钉导弹。
另外,提高弹丸的射速和毁伤能力则是火炮系统需要修炼的内功。射速的提高可以使系统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发射上百枚炮弹,火力密度得到有效提升。成千上万枚炮弹织就的防御网越密实,来袭目标突防的概率就越低,己方军舰也就越安全。
为提高火炮对目标的毁伤能力,俄美等国家研制了AHEAD弹、3P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等新型弹药,大大提高了应对来袭目标的作战效能。
随着制导技术的不断发展,反舰导弹已成为水面舰艇的主要威胁,并朝着高超声速、高精度、高智能、高隐身和远程化方向发展。但是,水面舰艇现有防御系统的性能已达到了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比较困难。因此,就需要跳出传统反导理念的束缚,另辟蹊径,寻求新的防御手段和发展新的防御武器,以增强水面舰艇对付各类空中目标威胁和挑战的能力。
高性能激光武器、电磁炮、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动能拦截弹、云爆弹等新概念反导武器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其中,激光武器和电磁炮的发展势头迅猛,实战化部署进程加快,值得各国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