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中国留住了歼-20总设计师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天南 杨元超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3-22 16:33

“只要为他们铺好了路,到时候我在不在没关系”

杨伟(左二)和宋文骢(左三)在歼-10飞机01架总装前轮舱研究排故。(资料图)

一夜奋战,又见黎明。

暮秋的落叶,昏黄的路灯,拖着疲惫的身体,宋文骢走在回家的路上。离家越来越近,脚步反而变得有些迟缓。他想到了夫人张懿,想起了远在上海的女儿,一种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是啊,这些年,他欠家人的太多了。

宋文骢35岁结婚,41岁才有了独生女。可因为夫妻都扑在飞机研发上,女儿很小就被送到上海的外公外婆家。

宋文骢从事几十年飞机研制工作,甚至父母和兄弟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有一年,弟弟宋文鸿去探望他,无意间看见书柜里有几本医学类书籍,回去后便对家人说:“哥哥现在可能已改行当牙医了!”

直到我国对歼-10进行部分解密后,一些报纸和杂志在报道中将宋文骢称为“歼-10之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几十年来一直在默默地为国家研制战斗机!”

一次,有人问宋文骢:“搞一个型号少则8年、10年,多则20年,你已经50多岁了,歼-10能在你手里定型吗?”

他是这样回答的:“这架飞机能不能在我手里定型,我说了不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架飞机的研制,中国一大批现代飞机设计研制人才会成长起来,我们只要为他们铺好了路,到时候我在不在没关系。”

上世纪90年代初,受出国潮的影响,时任歼-10某项目研究小组组长的杨伟也动了出国的念头。一次汇报会后,宋文骢动情地对他说“:别走了。”就这三个字,为中国留住了一位歼-10双座型、FC-1和歼-20三型战机的总设计师。

如今,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飞机设计师、航电专家、飞控专家等优秀人才,已成长为各个领域的骨干和栋梁。

2004年,宋文骢卸下总设计师的担子,转而成为航空工业成都所首席专家。他依旧坚持每天上班,大院里经常能看到他骑自行车的身影。

他的女儿回忆,父亲经常开玩笑地说:“院士,院士,愿意是就是,关键还是得做点儿事。”

2015年底赴北京看病前,她发现父亲在学习各类文件精神时,经常拿笔做批注,还自己制作简报留存,在其中一篇名为“不能以院士称号自居”的文章上,宋文骢用红笔画了很多波浪线。

也许,宋文骢还有遗憾。把航空事业和战机研发当作生命的他,没能亲眼看到新一代战机编队飞行、睥睨长空的这一天。

但值得欣慰的是,由他参与及主持设计的歼-8、歼-7C和歼-10战机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广袤的蓝天,留下了他执着求索、无悔追梦的航迹。正如那年“五四”青年节,他与青年人同登龙泉山后,慷慨赋诗——

老马信步小众山,青骥奋蹄白云端;深幽奇骏通天路,同心无畏任我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