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国防论坛丨战斗力要找科技创新要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谢纯 唐雪等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7-11-01 05:04

要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报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前不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的第四届“两弹一星”国防论坛上,与会代表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科学技术对未来战争的影响与挑战”这一主题,进一步探索和交流新材料新能源在未来国防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为军地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提供了开放交流的平台。大家表示,要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挺立创新潮头,布局未来制胜大棋盘

——来自第四届“两弹一星”国防论坛的报道

■谢纯 唐雪 中国国防报记者 方帅

把握制胜机理,超前布局前沿科技

由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撰写的《2030年的武器装备》一书中,对人类社会未来的战争形态有着这样的描述:战争将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空间全面展开,各作战域实现“跨域协同”作战,高新技术的发展及运用对未来战争的影响将呈现多维度、多波次、高强度的特征。网电装备、太空装备、无人装备、高超声速打击装备陆续列装,将极大改变作战体系和作战样式……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多点、群发突破态势,某些领域将引发群发性、系统性突破,产生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新概念武器技术将对未来战争样式和形态产生重要影响,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将促使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跨越到量子信息时代及超材料等前沿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未来战争将掀开“高速、隐身、无人、智能”的神秘面纱,把战争形态推向信息时代的更高阶段。而颠覆性技术也将打破现有技术体系,改变已有战争面貌和作战方式,促进装备性能产生质的飞跃。

当今,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调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和重要战略转折点,对现有技术体系已经或正在产生重大影响,推动未来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和战争制胜机理加速演变。深圳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治亚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滚滚潮流中,要夺取未来战争的主动权,就必须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步伐,感知科技前沿动态及军事应用前景;要做到需求牵引与技术引领相结合,面向未来超前布局前沿高新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要深刻把握战争制胜机理,坚持非对称发展,掌握‘撒手锏’武器装备。”

强化创新导向,夯实技术装备升级基础

“新材料是新型航天器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探索、设计、研制新型材料是发展新型航天器的保证,‘一代材料技术,一代航空航天器’早已成为国际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张立同的观点,引起了与会专家共鸣。

在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的进程中,新材料新能源科学技术是始终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以高超音速飞行为例。航天器进行高超音速飞行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由热带来的,航天器所处的热特殊环境超出了现有材料体系的可承受极限,新材料的研发显得尤为关键。

早在1987年,美国NASA为满足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发展需求,制定了详细的高温发动机材料计划。时至今日,作为武器装备轻量化的基础,高比性能的先进材料,如高强钢、铝镁钛合金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当前研发和应用的重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以说,新材料新能源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就是技术装备升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张立同表示。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于达仁认为,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既可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又能带动传统产业、支柱产业的技术提升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一旦技术上取得突破性成就,将有效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支撑整个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

可以预见,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未来战争将可能由以信息技术和精确打击武器为核心的“初智”阶段,跃升为以生物、纳米、无人等技术为支撑的“高智”阶段,作战领域从单纯的自然空间、技术空间向“自然-技术-认知”复合空间拓展。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夯实技术装备升级的物质基础。”于达仁表示。

促进转化应用,适应多维战场需求

如何降低民用新材料、新技术进入军事装备领域的门槛,如何提升高科技企业在武器装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带动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技术提升、产品的更新换代?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仲平从军用材料在装备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系统分析了国内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对军民融合环境下重点军用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新材料已成为世界各国必争的战略新兴产业和当前最重要、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推进民用新材料、新技术进入军事装备领域,提升高科技企业在武器装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现代战争形态的深刻演变和装备领域发展的必然需求。”李仲平说。

以纳米信息技术发展为例。纳米信息技术发展将使武器装备进一步信息化、智能化和微型化,进而推动作战样式、军事理论、编制体制变革。利用纳米电子元件、电路、集成器件和信息加工的理论和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领域。例如,利用碳纳米管天线技术制造出轻型柔软的共形阵天线,尺寸和重量减小了,但适用性和耐用性却增加了,这有利于集成到多种陆军平台上。

赵治亚表示,未来战争要求海、陆、空、天、网电多维体系化,要求装备隐身化、自动化、智能化、多功能化、战场无人化,这为新材料的研究、发展、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所面临的重大的历史机遇和历史责任。

坚持独立自主,摆脱受制于人被动局面

“军用新材料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命根子,各国都控制得非常严格。”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杜善义举例说,在军火市场上,你可以买到火炮、坦克、飞机、军舰,可能买到导弹、雷达、电子设备,却很难买到制造这些装备的新材料;如果想得到制造这些新材料的高技术,那就更难上加难了。要想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的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非下功夫自力更生解决各种新型材料不可。

事实上,目前我国在先进高端材料研发和生产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较大,关键高端材料没有实现自主供给,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30余家大型骨干企业进行的新材料需求调研中只有14%左右国内可以完全自给;2016年,我国军用关键材料进口情况调查发现需进口、存在风险和禁运军用关键材料占比较高。军用材料面临“受制于人”“瓶颈制约”和“无材可选、无材可仿”等难题。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还面临着需求与研发脱节问题,发展新材料产业技术,如何进行全体系、全要素、全链条创新,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新材料新能源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创新驱动的实质就在于人才驱动。”杜善义认为,军用材料对材料产业的牵引作用主要是技术牵引,在军用材料保障从举国体制的“动员式”模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化”模式转变的过程中,要解决规模导向问题,强化创新导向。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戚庆伦表示:“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我们要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研究精神,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高素质的国防人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