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逆火”。逆火轰炸机是变后掠翼超音速轰炸机。逆火是前苏联的第一种航程较远的超音速轰炸机,可以攻击除葡萄牙和挪威以外的所有欧洲国家,如果经空中加油,还可以直接对美国本土目标进行攻击。该机具有良好的低空突防性能,生存能力大大高于前苏联以往的轰炸机,并且具有核打击、常规攻击以及反舰能力,最大武器载荷24000千克。
意大利将军朱里奥·杜黑系统提出并论述“独立空军”“制空权”
“空中战争”“三军统一指挥”“三军联合作战”理论,其基础就是航空武器装备、特别是轰炸机的巨大效能。他指出:“轰炸队用以攻击地面(水面)目标,空战队用以保护轰炸机对付可能的敌方抗击……独立空军的轰炸队越强,它的破坏能力也越大”。因此,“一支独立空军的构成可以简述如下:最大限度的轰炸力量;与敌人可能实力成比例的空战力量”。被美国誉为“美国现代空军之父”的五星上将亨利·哈利·阿诺德著书《全球使命》,认为,“空军是未来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美国空军应以战略轰炸为核心,重视技术优势”。
正是上述理论和实践,近百年来大国、强国空军的编成中,都有“战略空军司令部”“轰炸机指挥部”“打击司令部”“全球作战司令部”“远程航空兵司令部”之类的战略轰炸机的指挥领导机构,并编辖战略航空队、远程航空兵集团军以及战略轰炸机师、团、联队、大队之类的战役军团、兵团和部队,它们成为空军乃至全军战略打击力量的核心部分。
核武器问世初期,轰炸机基本都是唯一的投掷平台,形成“三位一体”后,轰炸机研发和使用有两种理论和决策:一种是“弃轰”。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世纪60年代认为,“轰炸机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使苏联轰炸机的研制与部队发展受到严重损害。
另一种是“挺轰”。美国、法国坚持轰炸机不可或缺、比例适当。美国从国防部文件到战略著作始终认为,“三位一体”可互补“弱点”“提高作战和威慑能力”,且轰炸机是“最灵活”的平台。约翰·柯林斯在1973年版的《大战略》中指出:“三位一体”的“每一种武器在可靠性、射程、命中精度等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缺点,而三种武器结合起来,就能很好地取长补短。”“轰炸机是空军作战中队的基本装备,能够变换战术、高度、攻击轴线和突防路线,并能有意识地避开已证实的或可疑的敌方防御系统……轰炸机的最大优点在于一接到警报就能出动,因为它有一套可靠的召回程序”。新世纪,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奇尔顿上将指出:“‘三位一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独特作用,相比之下,远程轰炸机更具灵活性,并能执行常规打击任务。”不难看出,“核与常规兼能”“战略与战术兼能”“硬摧毁与软杀伤兼能”,机动灵活,效费比高,是轰炸机的主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