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北京11月1日电(上官云) 120年前,“甲午海战”上演悲壮一幕:北洋水师致远号在身受重创后,在管带邓世昌指挥下冲击日阵,失败之后,邓世昌与舰同沉。而就在近日,中国水下考古队在辽宁丹东港附近海域发现疑似致远舰的甲午沉舰,迅速引起关注。1日下午,著名海军史专家陈悦等及多位北洋海军后裔受《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之邀,现身在北京举办的“又见致远舰”沙龙,讲述致远舰沉没前后的百年迷踪。
专家解读:致远舰未撞向吉野舰 冲击火力更强大日本联合舰队本队
在当天的沙龙上,播放了经多方努力后复原的北洋海军军歌乐曲。随后,著名海军史研究专家陈悦表示,今年甲午海战纪念日当天(9月17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与海军史研究会在山东威海共同举行了一场黄海海战兵棋实时推演,通过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实现了甲午海战研究的新突破:致远舰最后航迹并非撞向日军吉野舰,它的冲击目标实际是火力更为凶猛的日本联合舰队本队。
几乎就在同时,辛劳几个月的中国水下考古队在辽宁丹东港附近海域发现了疑似致远舰的甲午沉船。丹东港集团水下文化遗产调查项目负责人宋沛然介绍,经过许多资料的搜集和当年海战战舰沉没坐标对比,发现四艘军舰残骸,目前能够确定身份的是定远舰。遗憾的是,根据资料显示,早在1895年战场照片发现了日本打捞船,因此有很大可能一些北洋舰队沉船的遗物难以找到。
“已确定的经远舰沉没位置与我们找到的日本海军档案记载位置相去甚远。残骸距离当时海战战场300海里,日军档案记载当年曾把经远舰打至沉默,但是按照当时(负责追击)日本海军的航行能力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宋沛然据此断定,当时参战的日军第一游击队及其军官涉嫌(对战果)集体作伪。
“目前一些沉船还盖满淤泥,如果能够早日清理,甚至可以推测出当时沉没的情形。”宋沛然表示,这还有赖进一步的发掘。